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02710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一中2014级高二(上)历史学科针对训练试题(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1891年和 1898 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2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历以富庶,赖有此 也。况如茶叶大黄

2、,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 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A B C D 3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

3、弱 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 5 * GB3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B C D 4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4、(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6康有为认为,孔子谈的尧舜之治,其实是指太平世的民主政治原则;而所说的文王之治,指的是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原则。在康有为看来,尧舜是否真有其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的政治理念,是要达到民主政治的“太平世”。康有为的“太平世” (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B.效仿英国的政体 C.开明君主的专制统治 D.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 7

5、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8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写道:“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在这里,他着重 A诠释了救亡与图存的关系 B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 C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D表达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道理 9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

6、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10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

7、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11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12“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8、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10分)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11分) 14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

9、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 (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 材料三: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 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四: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

10、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6分)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4分) 宜宾市一中2014级高二(上)历史学科针对训练试题答题卷 (顺乎世界之潮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非选择题 13(1) (2) (3) 14(1) (2)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材料“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揭示的是康有为在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

11、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的思想 2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此题可以排除法解答。文中提到英国所以富庶,是因为“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中国提供给外国的 都是必需品,而外国提供给中国的不过是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据此分析选项,符合题意,提供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背景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近代化相 关特征”,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12、:项“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明显与题干“近代化”要求相违背; 项“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属于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明显带有封建落后性。而其余项分别体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综上,故,本题 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认识史观近(现)代化史观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未涉及经济改革,B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是维新思想、D是新文化运动都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但与材料不符;故选A 。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C 【

13、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项是洋务派,B项是保守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C项才是维新派,给出一定的言论,然后让考生判断该言论属于哪一个派别已经成为考试的一个新的题型,一定要注意这一新的动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维新派的言论 6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是孙中山的政治理念,康有为并不主张专制统治,康有为效仿的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而非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太平世” 7C 【解

14、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所以大量引进西方文化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突出亮点,答案选C,A B D三项与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文化的根本目不同。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的本质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根据材料“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严复认为技术而非命脉之所在,关键在于学术,因此综合材料可知严复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方的根本。故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9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