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2679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部使用联合体工程建立监理*华工工程建立监理*目 录第一章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第二章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3第三章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3第四章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7第五章屋面工程9第一节屋面找平层9第二节卷材防水屋面12第三节涂膜防水屋面13第四节刚性防水屋面17第五节屋面保温层21第六章保温隔热工程24第一节松散材料保温层24第二节屋面隔热24第七章地面工程25第一节水泥地面25第二节板块地面28第三节木地板30第八章门窗工程33第一节木门窗制作33第二节门窗框安装34第三节钢门窗安装37第四节塑料门窗安装39第九章抹灰饰面工程42第一节

2、墙抹灰42第二节外墙水泥砂浆抹灰46第十章饰面板(砖)工程49第一节室外面砖(外墙砖)墙面49第二节室瓷砖墙砖墙面51第十一章木装修工程54第一节木窗帘盒54第十二章涂饰工程55第一节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55第二节水性涂料涂饰工程58第十三章建筑电气安装工程62第一节室配线62第二节灯具电器安装66第三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69第四节电缆敷设70第十四章暖卫管道工程71第一节室给水管道安装71第二节室排水管道安装71第十五章室外工程72第一节散水72第二节室外台阶72. z.-第一章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轴线位移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撤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防治措

3、施(1)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展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 根据混凝土构造特点,对模板进展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展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展处理;(6)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允许的围。2标高偏差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构造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

4、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防治措施:(1) 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接缝不严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外表出现

5、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防治措施:(1)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局部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6) 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模板未清理干净现象:模板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

6、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防治措施:(1) 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去除模板垃圾;(2)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垃圾去除干净;(3)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垃圾去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现象: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构造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防治措施:(1) 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构造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展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

7、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 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平安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4) 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结实,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第二章 钢筋安装一般质量

8、通病及其防治1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预防措施:(1) 在外伸局部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2) 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2露筋现象:混凝土构造构件拆模时发现其外表有钢筋露出。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

9、不能防止它向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3箍筋间距不一致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4钢筋遗漏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号钢筋遗漏。预防措施: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根本上记住图纸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

10、的根底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号钢筋遗留。第三章 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 麻面现象:混凝土外表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预防措施:(1) 模板外表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3) 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4)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5)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6) 拆模不应过早。2露筋现象:钢筋混凝

11、土构造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外表,没有被混凝土包裹。预防措施:(1) 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下表的要求执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m环境与条件构件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C25至C30高于C30室正常环境板、墙、壳151515梁和柱252525露天或室高湿度环境板、墙、壳352515梁和柱453525有垫层根底353535无垫层707070注:1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场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构造设计规程的规定。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3板、墙

12、、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2)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构造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3) 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4) 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5)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6)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展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防止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7)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

13、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3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构造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预防措施:(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外表;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去除干净,并将接缝外表洗净;(2)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3) 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浇筑柱、梁、楼板、墙、根底等,应连续进展,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项次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不高于25C高于25C

14、1不高于C302102高于C30150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展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外表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去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4)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成分一样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关系如下表所列;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参考表无接缝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为100名称处理方法抗拉强度百分率(%)水平缝不除去旧混凝土上的水泥薄膜浮浆45铲去约1mm浮浆,直接浇筑新混凝土77铲去约1mm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浆93铲去约1mm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砂浆96铲去约1mm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浆,约3h后再振一次100垂直缝用水冲洗接槎60接槎面浇水泥砂浆或素水泥浆80铲去约1mm浮浆,浇素水泥浆或砂浆85铲平接槎凹凸处,浇素水泥浆或砂浆90接槎面浇水泥砂浆或素水泥浆,在混凝土塑性状态最晚期(约36h)再振捣1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