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02494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讲课需要做好准备,那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加顺利的上好每一堂课。为您整理了一份“?高中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欢迎您来阅读参加。教学理念: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展“合作探究形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2、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详细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根底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消费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

3、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陌生外,已根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教法建议: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就无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根底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提醒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进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

4、验中表达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浸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才能,进步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对学

5、生进展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络生活、消费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详细事例引导学生考虑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实验。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教学器材:老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略.cOm更多精选教案阅读高中物理高三必修摩擦力

6、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外表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

7、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如今,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沉着器中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答复:太滑,摩擦力小。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答复。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理论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8、并请学生答复。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考虑答复。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教学设计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1)学生预测。(2)老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拉动木块,并考虑:假设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一样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假设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

9、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前面来拿需要的材料。(老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展的实验方法。(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展实验,老师巡视指导。(6)学生反响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老师总结,并板书。3、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讨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并答复。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假设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例:滑雪比赛a

10、、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方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又如何减小摩擦?学生答复老师总结并板书。(略)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学生对自行车指指点点,讨论非常热烈。5、知识的拓展。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假设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学生答复。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三、布置作业科学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查阅资料,理解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减少摩擦的。

11、课后反思: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讨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表达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开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消费中的摩擦现象,还引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络很亲密的内容。很好地表达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进而启发学生去

12、猜想哪些因素影响了摩擦力,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让学生认识到猜想要有根据。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展实验探究:我们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展探究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接着就是制定方案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假设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找同学把他的设计思路说一说,学生考虑后讨论、交流,老师参加一个组的实验设计。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展适当的

13、引导和点拨。实验完毕后,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对学生进展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达成共识。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摩擦力活动目的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2、开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方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3、引导幼儿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陀螺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活动过程一、导入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请部分幼儿演示

14、拔河比赛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老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二、展开1、老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2、实验:摩擦力通过实验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光滑的木板因为外表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引导幼儿分组进展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3、动脑筋想方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费事,如今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