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2404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姜屯镇马厂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 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 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 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 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内容,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 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 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 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

2、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 则。”基于以上认识,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 努力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 性发展,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结合各 科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链接闲暇教育等方式积极 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画、书法、 篆刻、天文、武术、象棋、戏曲、舞蹈、民族乐器和古乐欣赏等活动。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重要 意义,以此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二、我们的思考1、重要性“盖幸运者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 当今中国 的青少年,他们生在和

3、平年代,长在太平盛世,没有经历战争、动乱、 饥荒和瘟疫等艰难困苦,在阳光雨露中成长。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进 入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东西文化剧烈碰撞,人们的价值 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物欲横流,这一切都构成了不利于青 少年健康成长的背景,使得部分青少年丧失比较和鉴别能力,极易迷 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 题。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树德立志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教育核心问 题,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西方国家早就瞄上了中国的人才资源,他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 不惜重金,抢挖我们的精英人才。西方精神文化产品的进入,实际上

4、就是文化渗透,用他们的价值观来影响我们的青少年。在这场关系国 运兴衰的斗争中,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我们除了要继续坚持用各种常 规思想教育手段外,还必须拿起得天独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武器,不懈地教化和熏陶我们的后代。2、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的博大精深早已 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也为世界 各国所借鉴,这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核心的东方文明领先世界数千年,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是中华民族的 光荣与骄傲。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它还涵盖了哲

5、学、政治、 经济等所有的社会领域。它教给人们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 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 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热爱和平、 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 类的文化宝库,它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无价的民族瑰 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龙的传 人。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要与时 俱进,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三、目标与内容目标:1、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2、了解中国传统文

6、化的内容、表现形式;3、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4、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内容:1、中国书法艺术2、中国传统戏剧(京剧、沪剧、越剧)3、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国画)4、中国陶瓷文化5、中国民族服装6、中国茶文化7、中国酒文化8、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唐诗、宋词)9、中国民族音乐(含民族器乐)四、我们的设想与做法设想: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需要,除思想品德课外,我们觉得还 应对语文等课程、教材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传 统文化精神的教育。教学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注意实效。可精选体 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题材的专题视听资料(或反映有关中国历代 杰出人物

7、的生平事迹,或展现祖国壮美山河、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 资料)加以编辑整理,形成系列教材,有计划地纳入德育课堂。此外, 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有目的地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 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 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的 情感。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做法:1、结合课程改革,开设拓展课与探究课,开发校本课程。2、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学校文化布置、举行中国 传统文化节(书画展、茶艺节、民族服装表演、唐诗宋词吟颂比赛、 民族音乐表演等)3、组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 师、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音乐美术、拓展课探究课教师组成。通过校 本培训、外聘教师等途径培训教师。4、通过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