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2303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获得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提名项目所在地:汶川项目用途:经过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不仅保证人民有房屋居住、能享用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医疗有保障、教育方便、交通出行便利。同时整体策划了水磨镇灾后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促使当地社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竣工年份:2010年申报单位(按申报时所列单位):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佛山市对口支援水磨镇恢复重建工作组、深圳市中营都市设计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佛山市对口支援水磨镇恢复重建工作组项目介绍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北距“5.12

2、”震源映秀7公里。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在三分钟内摧毁了水磨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成果。重建前,水磨镇是汶川县经济较为落后的羌、藏、汉聚集的小镇,总人口1.5万人。在广东佛山援建工作组的精心组织下,聚集国内顶尖规划、设计、管理和建设团队,经过两年半的卓越努力,一座滨湖山地新城-汶川水磨古镇就在震后废墟拔地而起,并铸成了中国4A级景区,这是“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经过涅磐重生般的巨变后,现在的水磨镇已将羌族特色风情与汉藏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变成了一个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新镇。目前,慕名前来的游客总量达到2.0万人/日以上,节假日期间超过10万人/日。曾经的偏

3、僻小镇实现历史性跃迁,创造了一个“人居共山水一色、文化与经济齐飞”的幸福生活理想模式,成功打造了二十一世纪的世外桃源,被誉为“中国魅力羌城,灾后重建典范”。2010年4月28日,联合国人居署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授予汶川县水磨镇 “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称号;2011年4月7-8日,汶川县水磨镇再次获得 “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 的殊荣。中国汶川水磨镇的跃迁,提供了一个人类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一、主要内容(一)项目的主要任务两年内重新规划建设水磨镇镇区范围内,因地震损坏的道路、供水设施、学校、居民房屋等29项总投资约10.7亿元的工程项目。(二)项目的主要特点1、灾区重建规划采

4、用创新模式,整体策划了水磨镇灾后的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不仅关注房屋、学校、道路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建设,更关注民生和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管理,除了向其“输血”,更注重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2、采用复原再生、建筑立面改造等方法,恢复因地震损毁的古老建筑集群,复兴了古老街道的历史风貌和人文价值,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景观资源。3、关停或迁移63家高耗能、高污染工厂,逐步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三)项目的主要难点1、总投资约10.7亿元的29个交钥匙民生工程,按中央统一部署,要实现“三年援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在3.0平方公里的镇区空间内,29个涉及居住、医疗、教育、道

5、路、桥梁、管网、景观的大型项目同时施工。在建设高峰时期,五百多辆大型汽车、三百多台建筑设备、上万建设人员集中会战于这狭小区域内,项目实施难度非常巨大。2、项目不能突破政府部门批复的总投资规模。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交通不畅、建筑材料、机械及人工因严重供不应求导致重建过程价格偏高,在复杂特殊的施工环境下,既要保证援建项目优质、高效、科学、适用,还要控制总投资额不能突破,同时满足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3、所有工程项目验收主项内容质量必须全部合格。4、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促使当地产业升级。(四)项目实现的目标1、水磨镇灾后重建的所有项目于2010年3月31

6、日整体移交当地政府投入使用,工程质量、工期、投资、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实现预定目标。2、咨询工程师所起的作用咨询工程师业主方人员行使业主角色,项目管理单位咨询工程师行使专业管理角色。对援建工程的实施方法、过程、成本和费用、进度、采购和供应、组织作出详细的安排,提出必要的、刚性的努力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措施、手段和步骤。精心策划,加强项目设计管理,采取限额设计,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和优化施工图设计;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订立、实施、控制和综合评价等工作;同时加强采购招标管理、工期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投资管理与控制、环境、资源与信息档案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强沟通与协调,对援建整体项目群进行综合

7、管理。进而对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提出了精细化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引领灾后重建向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升,使之成为灾后重建项目高品质的优良样板。形成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圈,“生态、文化、安居、乐业”的理念打造“水磨羌城”,低碳而环保,宜居宜商宜业,统筹协调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卓著。通过项目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使得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更加顺利,降低了项目的风险性,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二、项目的国际认可2010年4月28日,联合国人居署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授予汶川县水磨镇“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称号;2011年4月7-8日,汶川县水磨镇再次获得 “全球灾后重建规划

8、设计最佳范例” 的殊荣。中国汶川水磨镇的跃迁,提供了一个人类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三、项目所采用的卓越技术的采用及效果在规划、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在建设管理方面,采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技术,应用“IPMT+施工总承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一体化”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在传统项目管理层之上增设总体管理协调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业主高层和项目管理单位咨询工程师组成,负责项目群整体实施策划、组织、实施、协调和决策;在项目管理执行层面是由业主和项目管理单位咨询工程师共同组成,负责对单个项目实施策划、组织、实施、协调和决策。在此管理技术模式下,项目结算未超投资10.7

9、亿。两年限定工期,提前四个月完成(2008.8-2010.3),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在规划、设计、施工方面,全面合理地应用了结构抗震、预应力技术、喷锚支护、高强度混凝土应用、砼外加剂、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大跨度及超高支模等技术,确保项目在质量和使用功能上的具有可靠性和可实施性,同时也实现经济上的合理性。四、项目的创新性水磨镇的灾后重建思路,不是原地缝缝补补,简单重建因地震损毁的房屋,而是深入挖掘水磨之为水磨的特质,激活并复兴历史、人文、地质、区位等“本土基因”,以绿色崛起的普世价值观,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型居住区。项目在此思路基础上进行整体策划、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安居方面:不仅解决了当地

10、人民居住问题、还解决了当地人民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在当地产业结构方面:搬迁、关闭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现了从高耗能的工业和家庭式的小农业到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一座以教育、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强镇;在环境生态方面昔日的高耗能工业区,一跃变迁成滨水小镇、生态新城、4A级风景旅游区,当地第三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日的水磨镇已从破败的小镇变成以湖和绿地为核心,以六桥飞架和道路网络为骨架,以春风阁、西羌汇等具有羌族民族建筑风格为标志的滨湖山地新城;文化教育方面:实现了从高度汉化到独具西羌文化魅力的新城、从边缘小镇到重要文化中心的跨越,将羌藏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融合到镇区内的每一栋建筑中。

11、从阿坝州师专破土动工和四川音乐学院开始选址,水磨镇已构建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成为了阿坝州重要的文化中心。五、项目的耐用性和可持续性水磨镇灾后重建项目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公共建筑抗震等级按9度设防,经受了多次余震,城镇防洪经受了2010年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考验。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具有极佳的影响。1、 社会方面引进阿坝师专和四川音乐学院分校两所大学,1万多名师生进驻水磨镇。既带来了众多的消费人口,有助于当地居民就业,也使水磨镇成为阿坝州惟一一个拥有完整教育体系的乡镇;打造的禅寿老街,通过复原再生,对街道整体风貌进行整治,重新恢复古

12、戏台、“大夫第”等明清历史建筑,增加和改善基础设施,形成了可以媲美丽江古城的文化商业街。“家、店、院”三位一体的设计,既解决了居民的居住问题,还解决了居民未来生存发展问题。在农村,则着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当地特色茶叶产量达到震前的6倍,带动了水磨、漩口、三江3个镇数千户村民增收致富;规划建设了两座水厂及镇区供水管网,喝上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为100%;在3.0平方公里的镇区空间内,29个涉及居住、医疗、教育、道路、桥梁、管网、景观的大型项目同时施工,施工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项目对古老建筑采用复原再生、建筑立面改造等方法,恢复因地震损毁的古老建筑集群

13、,复兴了古老街道的历史风貌和人文价值。2、 环境方面在生态恢复方面,将水磨镇灾后重建“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整治和土地整理等项目,着力推进镇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搬迁、关闭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疏浚原有水系结构,结合得天独厚的山水空间,构筑以寿溪湖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善原有的恶劣生态环境和城镇污染,塑造了生态新城形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方面根据水磨镇政府统计,项目建成后,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镇上铺面租金是震前35倍,私家车拥有量为震前五倍,汽车增加了约200辆,人均年收

14、入达到了3000元并呈稳步提升之势,水磨镇已经步入了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当地群众由“灾民”变成了“富民”,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的人口,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资源。水磨镇灾后重建项目创造了一个“人居共山水一色、文化与经济齐飞”的幸福生活理想模式,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和“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汶川县水磨中学工程的建成,可容纳52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整体提升了映秀、漩口、水磨、三江几个重灾区教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西羌文化名镇的建设。水磨羌城作为灾后重建重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建筑结构9度设防,充分传承并发扬羌族建筑文化。水磨羌城延续禅寿老街的建设理念,建设灾后居民安置区,安置受灾和拆迁群众380多户。水磨羌城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中国最美羌城”,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寿溪湖不仅是水磨镇用于调蓄洪水防洪减灾的关键性工程,还是汶川生态新城环境修复的核心工程。禅寿老街是水磨镇内古建筑较为集中的街道,全长1300米,重建改造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安置受灾群众250户,使得当地居民“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道路桥梁工程改善了水磨镇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磨镇水厂及镇区供水管网工程,供水能力5000吨/日,使水磨镇1.5万居民用上优质安全的自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