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02034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签字样式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王羲之的签字有几十种样式,_,一律的圆熟俊俏。看他的署名,不论是在笺头或是柬尾,翩翩的_跃然纸上。他写的“之”字变化多端,大都_。世之学逸少书者多矣,没人能得其精髓,非太肥即太瘦,非太松即太紧,“羲之”二字即模仿不得。A. 万变不离其宗风致摇曳多姿 B. 以不变应万变风味摇曳多姿C. 万变不离其宗风味绰约多姿 D. 以不变应万变风致绰约多姿2. 下列对联中,适

2、合悬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3分)() 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晴天明月此三人。 才与福难兼,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江山永柳各千秋。A. B. C. D.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_。_。_。_。_。_。 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 山巅的郑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 朝暾月色,断崖石壁,以及晓风涛声,都曾博得古人赞美 焦山在江中,面对象山,

3、背负大江,漫山修竹,终年常青 而今吾人登临此山,望滔滔大江东去,巨轮渔艇往来,则又有一番意境 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与石坊,山间的摩崖石刻,更为此山生色不少A. B. C. D. 4. 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 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B. 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C. 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D. 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二、 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生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呜呼!是吾友崑绳之子也。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余在京师

4、,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危坐默诵,阒若无人。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崑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吾执友惟子及刚主,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常恐妻女仆婢,久

5、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

6、泯也。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节选自望溪文集)【注】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余病不能兴兴:起身B. 次汪氏马队旁 次:停留C. 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趣:催促D. 为纪其家 纪:记载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B.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C. 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D. 兆域,指墓地。古人讲究

7、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5分)_(2)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5分)_8. 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4分)_三、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寄杜位杜甫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注】杜位,杜甫族弟。新州,属唐代岭南道。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曲江: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9. 请

8、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5分)_10. “何时更得曲江游”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愿望?(6分)_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庄子逍遥游)(2) 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3) 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4) 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苏轼赤壁赋)(6) 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7) _,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8) 我自横刀向天笑,_。(谭嗣同狱中题壁)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婉言相告美纳博科夫欧

9、金尼娅是个流亡的老寡妇,总是穿身黑衣服。前一天她的独生子米沙死了,至今她还不知道。早上七点左右,欧金尼娅的老朋友切莫比尔斯基夫妇收到来自巴黎的电报,米沙干活的那个工厂的厂长说他是从楼顶掉进电梯井的。这时候,欧金尼娅也起床了,她到厨房煮了些咖啡。欧金尼娅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不和房东太太讲话了,这也不是她们第一次吵架。不过,她跟朋友们说起来时,总说自己无意搬走。要是决定和谁断绝关系,她只要关上那个像黑色小拎包一样的便携式助听器就行了。她提着咖啡壶走过门厅,发现地上有张明信片,是邮递员从门上的投信缝隙塞进来的。明信片是儿子寄来的。她一手提着咖啡壶,站在门槛上读。明信片上写道:“亲爱的妈妈,我一直拼命工作

10、,晚上滑了一跤,哪儿都去不成了。”切莫比尔斯基夫妇之前通过更先进的通讯方式知道了米沙的死讯,结果便是她现在读到的这几行字,实际上不是她儿子写来的。两条街之外的公寓里,切莫比尔斯基正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他一边走,一边无奈地摆手:“该怎么告诉她呢?上帝,真不幸啊。她肯定受不了的。可怜的孩子啊,还不到三十岁。想想这工作还是我帮他找的呢”他的妻子边哭边挠她白发稀疏的头,分别打电话给利普什泰恩夫妇,列诺什卡,奥尔尚斯基医生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自己先到欧金尼娅家去。欧金尼娅喝完咖啡后挎上黑网兜,提上手提包出门了。她身子仍然挺得笔直。不戴助听器的话,她就是个彻底的聋子。就是戴上,耳朵也很背。小镇的嘈杂声对

11、她而言就是她血液的流动声。在这样已成习惯的背景中,周围的世界与她相安无事。行人是橡胶人,狗是毛绒狗,电车寂静无声。她在这一片寂静中行走,面无表情,但整体来说她对自己还是满意的:穿着黑衣,受着耳聋的迷惑和限制。她在想,明天,是个假日,可能有人来访。她应该买点上次买的烤饼。路过钟表铺时,她记起来该把米沙的手表拿回来。表是米沙在巴黎摔坏的,托人顺路带给她。她走进了钟表铺,悄无声息。钟摆晃动,各晃各的,各走各的时间。她从手袋里拿出了个钱包模样的小东西,急急地戴上,从前做这么快的动作还不好意思。钟表商熟悉的声音远远传来起初很响接着消失了,然后冲到她面前猛响起来。“好了,我听见了,下个星期五。”一离开钟表

12、铺,她又让自己与世隔绝起来。她带有黄斑的衰老眼睛又一次显得安详平静,甚至露出快乐的神色。她一路走一路随意观看,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孩子、小狗。走了一会儿,早春空气令人发困,她边走边打哈欠。在面饼店里,她仔细挑选面饼,走动时不敢伸直指头原来,黑羊毛手套上破了个洞。她出了门,隔壁店里在卖男式衬衣,引起了她的兴趣。刚要进去,突然胳膊被舒夫太太拉住。欧金尼娅迅速地调整好她的复杂机器,这时候世界才变得有声了。舒夫太太对准黑色助听器,要把她的声音直接灌入:“巴黎有消息吗?”“有啊,经常有,”欧金尼娅轻声说道,又加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好心的舒夫太太尖声喊着回答,那声音刺得欧金尼娅眼里闪出痛苦的神色。舒夫太太到现在什么情况都不知晓,回到家,切莫比尔斯基正在给她丈夫打电话。舒夫建议写几个纸条给欧金尼娅看,说米沙病了,从轻说到重。欧金尼娅回到家,在门口的台阶上发现了切莫比尔斯基。他们进了门,切莫比尔斯基太太先来了,已经等了好长一阵。煎熬就要开始了。欧金尼娅喜欢朋友们来访。见他们来,她只觉得高兴,赶紧热情地忙活起来。切莫比尔斯基夫妇硬拉着她坐下。“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始吧。”他妻子恳求道。“唉,我能说什么呀!”切莫比尔斯基叫道,猛地站起来,绕着屋子打转。欧金尼娅已经注意到周围人的脸色,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门铃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