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1830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餐管理规定2(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员工用餐管理规定为了规范食堂管理, 共同营造一个卫生、 清洁、整齐有序的用餐环境, 特对员工用餐规定如下:一、就餐时间规定1、早餐 6 :008:00(夜班下班人员至 8: 15)2、午餐 11:00 13:00,3、晚餐 16:50-18 : 00。4、夜餐 23 :00 24:00二、用餐要求1、购买饭菜时请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自觉排成二队,不得插队,不得 围聚在队伍周边,违者给予处罚 10元/ 次。2、就餐过程应注意维护食堂公共卫生,食物残渣不得放置在桌上或 丢弃在地上,应放置在桌面或餐盘上,离开时倒入回收桶;餐巾

2、纸、 各类包装纸等废弃物应放入垃圾桶内。3、就餐时应爱惜粮食、按量打饭、不得随意浪费,随意浪费米饭将 给予相应的处罚。4、就餐者应爱惜食堂公用物品,不得随意移动餐桌、餐椅,有意破 坏者按价赔偿。5、就餐时不准将公司餐具带出食堂外,就餐完毕,须将餐盘和餐碗 放置在指定的位置。6、员工外买的饭菜必须在食堂就餐,不得在车间、仓库等生产区域 内就餐,餐后的残渣、餐盒、筷等不得随意丢弃在桌上或地上,必须放入垃圾桶内7、在食堂吸烟必须到规定吸烟处,并不得随手乱扔烟蒂烟盒等,须 放到桶内。8、以上规定各员工严格遵守, 人事行政部对违规者按公司规定处理员工食堂就餐管理规定为提倡节俭,杜绝浪费, 规范用餐行为,

3、 营造清洁、卫生、 舒适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规定。一、用餐时间1、员工餐厅开放时间早餐:07:00 08:00午餐:12:00 13:00晚餐:18:00 19:002、除按行政班时间上班的员工外, 其他特殊岗位的员工须实 行轮岗就餐制,确保不空岗。二、就餐卡1、就餐卡由学院后勤部统一办理发放。 员工如遗失就餐卡须 及时向后勤部报失补办,补办前的损失由员工本人承担。2、员工须凭员工就餐卡就餐,如有无卡强行就餐者,记为违 规违纪行为。三、就餐管理1、员工须自觉爱护食堂内的餐具及公共设施,如有损坏,须 照价赔偿。2、员工用餐后须将餐具放到食堂指定地点, 不得把餐具带出 食堂。3、员工须自觉珍惜粮食

4、和食物,按需取餐,杜绝浪费。4、原则上,食物不得带出食堂食用,如有特殊情况,经食堂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带出5、员工应自觉维护就餐秩序,按照先后次序排队取餐;取餐 时也要注意保持秩序,做到耐心等待和相互礼让。6、员工应自觉维护餐厅的清洁卫生,须保持桌面清洁,不得 乱倒乱吐饭菜残渣;员工用餐后须将残渣倒到餐厅指定垃圾处。7、员工就餐完毕应及时离开食堂,方便其他员工使用餐位。8、员工食堂内严禁吸烟, 员工不得随地吐痰, 不得大声起哄、 吵闹,要做到文明用餐。9、员工在食堂就餐须文明着装, 不得赤膊或着其他不雅服饰。10、对食堂的饭菜质量有意见者,可向后勤部协商解决和 完善。四、就餐登记和外来人员就餐

5、规定1、与学院有业务往来的外来人员就餐, 一律实行登记报批制 度,由相关业务部门申请报后勤部批准后,方可安排就餐。2、学院员工亲属在餐厅就餐, 由员工本人向办公室和后勤部 提出申请,其就餐费由该员工承担。五、附则1、本规定适用餐厅工作人员及所有就餐的学院职工和外来人 员。2、本规定由学院办公室负责解释。3、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 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维护正常的教育 教学秩序,保障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有关 法律法规和教育部

6、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类普通中小学(含特殊教育 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符合招生入学政策在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第三条学生学籍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省教育厅统筹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订学籍管理规定, 指导、监督、检查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工作。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普通高中学 校学籍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工 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学籍管 理工作,督促学校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学校负责学生学籍的建立、变更、报备等工作。第二章学籍建立 第四条新入学学生应按时到学校报到,办理

7、入学手续。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的,学生或其父母、其他 法定监护人须提前向学校提出延缓入学书面申请,经学校同 意后,办理延缓入学手续。高中新生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 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除因不可抗力等 事由外,丧失入学资格。第五条小学一年级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 其采集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并在开学 2 个月内报主管 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初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籍接续上一学段学籍信息。学 生入学报到后, 学校要收集、 完善、 审核学生已有学籍信息, 并在开学 2 个月内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中等职业学校转入普通高中就读学生的学籍,由接收学 校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8、后建立普通高中学籍。将可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 管理,学籍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负责建立。第六条学校不得为违反招生政策、擅自扩大招生范围、 超计划招收的学生和未报到的学生建立学籍,主管教育行政 部门对上述情况的学生不予确认学籍。第七条学校应当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学籍。 第八条学籍号分为全国学籍号和省学籍辅号,全国学籍 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第九条学校应当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等要求,为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使用全省统 一的学籍管理系统,纸质档案由学校管理。学校合并的,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学校撤销 的,学

9、籍档案移交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第十条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一)教育部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规定的学籍基础 信息;(二)学籍信息变动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户籍证明、 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分修习情况、学业考试 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情况等);(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 预防接种信息等;(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六)享受资助信息;(七)学籍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信息。第三章转学第十一条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学生父母或其他 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等因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其父母、 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入和转出学校

10、同意,并报主 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可办理学籍异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在本学区内不准转学。普通高中学生在本县(市、区)域内 不准转学。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第十二条学生转学按照年级对应原则。 “五四学制”初中一年级学生可转入“六三学制”小学六年 级或初中一年级。“六三学制”初中一年级学生可转入“五四学 制”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第十三条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外, 学籍实行“籍随人走”, 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或转学手续的学生就读。第十四条军队转业干部子女随迁转学,由安置地教育行 政部门妥善安排。第十五条学生转学,须由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转 入学校提交转学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审查同意

11、并 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到转出学校和主管教育行政部 门办理转出手续。 其中 ,高中学生由外省 (市、区)转入我省, 还需提交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或成长记录档案、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出具的学业成绩证明,由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并 报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由我省转出到外省 (市、区), 按照外省学籍管理要求,学校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 证明材料。第四章休学、复学与退学第十六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 的,可由学生本人或其父母、其他监护人持县级(含县级) 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病历、相关医疗费用单据或其他有效证 明,经学校审核同意

12、,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办理休学 手续。初中、高中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一般不准休学。第十七条学生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并在传染期的,学校应要求其父母 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带其到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 构接受治疗。治疗期在半年以上的,应要求其办理休学手续。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有其他疾病不能在学校进 行正常学习的学生,学校应要求其办理休学手续。第十八条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 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或其 他有效证明,续办休学手续。第十九条学生休学期满应及时办理复学手续。未申请复 学的,学校应通知学生或其父母、 其他监护

13、人办理复学手续。第二十条普通高中学生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未 申请办理复学手续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按自动退学处 理。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的,应予退学。第二十一条普通高中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知学生父 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督促学生返校。学生擅自离校一个月以 上,按退学处理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第二十二条高中学校一般不开除学生。按照学校规定给 予学生开除学籍处分的,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或其父母、其 他法定监护人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第二十三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勒令学生退学或开 除学生学籍。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准 退学。第二十四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将学生辍学情况及时 报

14、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 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纸质学籍档案转 交其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第二十五条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 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其学籍保留 在原就读学校。解除刑事处罚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回学籍 所在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第二十六条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 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基础教育的,接续原来 的学籍信息,不另建新的学籍档案。第二十七条学生死亡,学校应及时注销其学籍并报主管 教育行政部门。第五章升级、留级与跳级第

15、二十八条 学生在每一学段内升级采取直升式,不允许留级。第二十九条“五四学制”小学毕业学生可升入“六三学制” 小学的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六三学制”小学毕业学生可升入“五四学制”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三十条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 由学生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评估,报主 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 可以在本学段内跳级。 一般情况下, 本学段内只允许跳级一次,每次只能跳一个年级。跳过年级 视为完成相应年限的教育。学生跳级应在新学年开学后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小学一年级不允许跳级。第六章毕业、结业与肄业第三十一条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颁发给义务教 育毕业证书;普通高中学生修业期满,获得毕业要求学分、 学业水平考试和体质测试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颁发给普 通高中毕业证书。第三十二条 修业期满但未达到普通高中毕业要求的学 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换发毕 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普通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申请退学的,由学校发给 肄业证书。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证书和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由主管 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学校统一发放。证书规格由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