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01808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同名189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学 期 的 话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2、课件:神秘的月球。教学过程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

2、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

3、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

4、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4、组装实验装置。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分析实验

5、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一、教学导入: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三、活动

6、自然界中的植物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3、学生汇报。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

7、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学生猜想。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

8、研究吧。二、活动 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

9、以总结成一句话: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三、活动 它们来自哪里1、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2、学生讨论。3、交流各自的推测。四、布置作业: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

10、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二、阅读 动物怎样适应环境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三、活动 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出

11、示各种鸟类的图片。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学生讨论。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情感 态度、价值观: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初步体

12、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二、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5、提问:你有什么发现?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

13、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4、组装实验装置。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

14、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情感 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科学知识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一、教学导入 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二、活动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