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1683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学设计:2022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列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2、品读语文精练、准确的语言;学习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办法。3、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感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第一课时: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第二课时:精读重点段落,评讲练习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教学办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一

2、、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用人民大会堂里的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入。2、介绍写作背景。3、范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4、读准以下词语莽莽妖娆折腰红装素裹稍逊成吉思汗一代天骄5、学生朗读课文6、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请分别概括这首词高低两片的内容。二、质疑赏析一赏析文段一1、朗读2、完成以下思考题:文段开头三小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写作上起到什么作用?诗人“望到了哪些景观?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请你简单概括一下作者描绘意境的特点,且用课文中的一小句来概括祖国河山的特点。二赏析文段二1、朗读2、完成以下思考题: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诗人是如何评价这五位历史人物的?“惜“字包含了哪些意义?请找出文中

3、的中心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朗读指导1、齐读2、教师点评3、听配乐朗读3、个人朗读,学生点评4、齐读四、稳固迁移1、小结2、学生自由朗读,进行背诵。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积累写雪的诗句?导学导练P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办法,了解词的格式。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叙述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

4、坚决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品味本词的语言。2、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课时安顿: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

5、,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二、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暴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

6、会词作所叙述的感情。2.学生齐读一遍。3、学生思考高低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词分高低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一)、学习上阙1、集体朗读上阙。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3、讨论:(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

7、、山脉、高原。(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彩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二)、学习下阙:1、自由朗读下阙。2、按照上阙的办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3、讨论(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

8、及在词中的作用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则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明确:惜(可惜、惋惜)(3)、诗人在“惜什么人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短少文治、文学才华缺乏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异,“只识否认程度大于前者。(5)、诗人评

9、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比照、烘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明确:说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大众。揭示中心思想。(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发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六、拓展延伸:1、找几句古诗词中叙述作者的抱负的诗句。(1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1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七、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词。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及重点:一、学习修辞办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三、培养学生阅读才观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叙述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四、培养学生比拟阅读的能力。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决的信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

12、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暴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

13、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叙述的感情。2、齐读一遍。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高低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缺乏,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斥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