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文体知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1677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文体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明文文体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明文文体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明文文体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明文文体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文体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文体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文体知识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 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 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 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 句,比较选项看差异。”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 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 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

2、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 号。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 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 案的标准。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 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 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 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 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

3、章原意不合。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 法。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 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 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 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 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 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一

4、、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一一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 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

5、比方、 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

6、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 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 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一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 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 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

7、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 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五、说明文写法分析1、 结

8、合说明方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 结合修辞手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 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 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 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 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六、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

9、有三:(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1、菊花 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 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 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 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 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 艳;“凤凰振羽”,红

10、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给。 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 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 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 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 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 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 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 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

11、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 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 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 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 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 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 气的卫士”。 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 珍贵花卉。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句是3、写出下列各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12、。4、中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第段是怎样说明菊花的?最佳用脑时间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时间里, 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 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但是,实际 上, “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 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 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 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

13、更则更独特,他吃完 晚饭就睡觉,而在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的产物, 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 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 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 入工作。 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 的思维效果也是不同的。 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好。因为在清晨,大脑里 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学习的 材料干扰了。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 的

14、。 我们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 在单位时间内作出较好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适于长期的夜间用脑,但偶 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 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而且 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 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 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 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 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1、从全文来看,人生最佳用脑时间是什么时候?2、第2自然段中列举的书名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 说明了什么?3、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B、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的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C、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创造。D、中老年人长期夜间用脑问题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