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162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练习:章末综合检测4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章末综合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l35.5Cu64Br80Ag108I127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组卷网合作校提供)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D二氧化硅可以做砂纸、砂轮的磨料解析:考查物质用途的判断。A.硅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正确;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正确;C.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的俗称,可作防火材料,正确;

2、D.碳化硅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不是二氧化硅,错误,故选D。答案:D2(2016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右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C向空气中大量排放SO2和NxOy都能引用酸雨和光化学烟雾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解析:A.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变性,A正确;B.含有苯环的烃是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B正确;C.SO2和NxOy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不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C错误;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D正

3、确。答案:C3(2016届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一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B玻璃、水晶、陶瓷的主要成分均是硅酸盐C灼烧NaOH固体时不能使用瓷坩埚,因为瓷坩埚中的SiO2都与NaOH反应D由沙子制备光伏材料时的反应之一为SiO22CSi2CO解析:考查物质的保存、成分和性质。A.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所以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A项正确;B.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硅酸盐,B项错误;C.瓷坩埚是硅酸盐产品,坩埚中的SiO2能与NaOH反应,用铁坩埚,C项正确;D.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光伏材料的成分是晶体硅,由沙子制备光伏材料的反应之一为SiO

4、22CSi2CO,D项正确;答案选B。答案:B4(2016届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三调研)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解析:考查氯水的成分、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Cl2H2OHClHClO,A.氯水中含有氯气、氯化氢、次氯酸,只有氯气显黄绿色,因此氯水呈现浅黄绿色,能够说明氯水中含有Cl2,故说法正确;B.在氯

5、水中只有Cl能够使硝酸银产生沉淀,因此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能够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说法正确;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强于次氯酸,因此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说法正确;D.Cl2、HClO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故说法错误。答案:D5(2016届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测定导电性变化,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的是 ()A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B向H2SO3溶液中通入Cl2C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解析:考查了溶液

6、导电性的相关知识。A.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二者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A错误;B.H2SO3溶液中通入Cl2,二者反应生成HCl和H2SO4,亚硫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硫酸和HCl是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很大,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正确;C.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碘化亚铁反应生成FeCl3,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C错误;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二者反应生成NaCl和NaClO、NaOH、NaCl、NaClO都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7、,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D错误。答案:B6(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测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硅酸(H2SiO3)的酸性比碳酸强B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C石灰抹墙、水泥砌墙的硬化过程原理相同D玻璃窑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解析:A.高温下固体与气体的反应不能说明硅酸(H2SiO3)的酸性比碳酸强,应根据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来判断,故A错误;B.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都能和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C.水泥的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石灰抹墙的硬化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反

8、应,所以硬化过程原理不同,故C错误;D.由Na2CO3SiO2S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可知,玻璃窑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D。答案:D7(2016届云南省高三月考)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和N2的混合气体,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烧瓶内溶质的扩散,氨水的溶质按NH3计算)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9、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解析:设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的体积为V,因气体极易溶于水,故溶液体积等于气体的体积。c,则不论NH3和HCl(N2不溶于水)是否充满,物质的量浓度都等于。因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不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选A。答案:A8(2016组卷网合作校提供)铝硅合金具有熔点低、凝固时收缩率小等优点,适合铸造。现取试样10.0 g,放在纯净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固体经称量发现比原来试样增重9.23 g,由此计算硅铝合金中硅的质量分数为 ()A12.3%B15.4%C13.4%D17.0%解析:考查化学计算、硅、铝的性质。铝、硅燃烧发生两个化学反应:4Al3O22Al2O3,

10、SiO2SiO2。固体增重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Si的质量为x g,则Al的质量为(10x)g,根据化学反应,铝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96(10x)108,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32x28,96(10x)10832x289.23 g,解得x1.34 g,硅铝合金中硅的质量分数为1.34 g10.0 g100%13.4%,答案选C。答案:C9(2015北京房山模拟)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D若品红溶液不褪色、Na

11、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解析:A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C项,此反应中Na2S2O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项,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无二氧化硫,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通入了二氧化碳,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答案:C10(2015邵阳模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N2、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能看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C可用浓硫酸或者浓硝酸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

12、就会溶解解析:A项中N2不是污染气体,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错误;Al(OH)3不能溶于氨水,浓硫酸只有在加热时才能与铜反应,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铝钝化,因而B、C项均不正确;在稀硫酸中加入Cu(NO3)2,NO在H作用下能溶解铜,D项正确。答案:D11(2016届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A只有BCD解析:依据Fe4HNO3

13、(稀)=Fe(NO3)3NO2H2O及Fe6HNO3(浓)=Fe(NO3)33NO23H2O可知,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多,错;根据铁原子守恒,最后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正确;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多,错;因3NO2H2O=2HNO3NO,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正确。答案:B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CCO2COSiSiO2H2SiO3饱和NaCl(aq)NaHCO3Na2CO3Mg(OH)2MgCl2(aq)无水MgCl2NH3NONO2HNO3ABCD解析:SiO2不能溶于水,错;MgCl2能水解,直接加热

14、其溶液不能得到无水MgCl2,错。答案:A13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中的Cl2易溶于CCl4,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

15、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答案:B14已知X、Y、Z、M均为中学常见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上述转化中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S单质AlCl3NaOHNH3A1种B2种C3种D4种解析:如果X是S,则M为O2,Y为SO2、Z为SO3,符合;如果X是AlCl3,则M为NaOH,Y为Al(OH)3,Z为NaAlO2,符合;如果X是NaOH,则M为CO2,Y为Na2CO3,Z为NaHCO3,符合;如果X是NH3,则M为O2,Y为NO,Z为NO2,符合。答案:D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