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152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科技飞速发展引发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国际竞争格局。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 人才,抢抓科技发展机遇,是高等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 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经研究,教育部 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聚焦未来革命性、

2、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 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 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 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 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 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 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二、建设目标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 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

3、新领军人才 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建设,争取用 10 年左右时间锻造一批在前 沿交叉与未来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 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培育一批在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 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体制机制范例,打造 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三、建设原则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服务国 家重大战略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扎根中国大 地,探索

4、中国特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路径。坚持面向未来。加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研判,瞄准未来 1015 年的前沿 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技术的发展, 需要超越现实;未来技术的实现路径,需要持续探索;未来技术的进步,需要不 断推进。要勇塑前瞻性思维、勇舍趋于成熟的技术、勇趟技术发展深水区、勇闯 技术进步无人区。坚持交叉融合。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 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鼓励各高校依据学科优势特色, 聚焦一个或多个未来技术领域,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科体系,促进基础、 应用等学科复合,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主

5、动引领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探 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科教结合。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未来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的有效模式。引导高校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及时把最 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科研基地和资源更大范围开放共享,为学生接 触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实践创造条件。坚持学生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 大胆提出设想,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强化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数理融 通能力,为未来技术的创新研究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课程 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营造创新无边界、思维

6、无界限的人才培养生态。坚持开放创新。立足长远,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体 现开放的思维,展示包容的气度,开展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探索。 在开放中实现中外交流、汇聚各方资源、跨越院系鸿沟、促进交叉融合,在包容 中推进探索、支持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持续超越分歧、扩大共同利益、 有效应对挑战、不断创造未来。、建设任务(一)凝练未来技术特色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实际、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在面向未来经济社 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 具优势的、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以关乎国家战略发展和人类科技进步 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

7、为基点,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知识融合。(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坚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学生中心,聚焦学生创新能力、 审辩思维、持续发展、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结合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探索 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关注学生科研兴 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完善导师制和学分制,优化学生遴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积 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坚持兴趣激励、 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原则,构建包含研讨课、案例分析课、科技前沿课的研究型 课程体系。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

8、业挑战度、延展学业深度,为学生探 索未知领域留足空间。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丰富 学生知识领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混合现实、量子计 算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以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引领带动工程教育在理念、范式、标准、路径、技 术、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链条、深层次变革。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时空限 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现有培养体系、资源要素、管理模式进行大胆 革新,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猜想平台,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科学猜想,尝试解决已有的科学猜想、揭示新的

9、科学事实和预见新的科学规律,以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探索未知。依 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平台,充分发挥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等技术中重 大实践和基础理论问题的牵引作用,瞄准未来技术发展,探索基于项目的动态教 学组织形态。)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造诣深厚, 学科背景交叉、学缘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心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 成长,对科技发展前沿有极强敏锐性和把控能力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把 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 学精神上身体力行。五)深化国际合作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和互

10、学互鉴,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 养,选派优秀学生访学交流,为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 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 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 障。(六)汇聚各方资源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未来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未来技术发展、产业变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 度融合,引入行业领军企业最优质资源,面向未来技术发展需求,将前沿科学技 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经费和资源持续投入机制,为师生潜心研 究前沿技术提供坚实保障。鼓励未来技术学院

11、建设高校之间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实现人才培养经验的实时共享,汇集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人才培 养大平台,发挥人才培养溢出效应。(七)优化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设大学质量文化,将质 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融入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全过 程。健全未来技术学院管理体系,建立面向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 障体系,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 系,加强与校内有关学院、部门的协同联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专家委员会等机制对人才培养成效 进行实时评估,按年

12、度发布建设进展报告。五、建设立项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未来技 术学院建设布局,指导和组织开展未来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一)申请条件未来技术学院应已具备或近期可以达到以下基础条件:1. 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 范围,具有相对优势;2. 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3. 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4. 初步形成理念先进、顺畅运行的管理体系;5. 学校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物理空间,每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 用于人员聘任、日常运行;6. 学校给予发展所需政策扶持。(二)立项程序1. 依托高校根据未来技术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 论证基础上开展建设,搭建基础教学与管理团队,明确体制机制。2. 具备条件的直属高校直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其他高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 意后向教育部提出申请。3. 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 和保障条件等,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4. 教育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 推动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