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1383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思考黄小芳 安化县龙塘中学前 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普九”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据有关学者的相关调查,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几年相关学者的对辍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不在是家庭经济原因,而是学生厌学,在辍学学生中高达90%的学生都是因为厌学而离开了学校。 农村学生大面积的厌学现象,显示出大部分学生陷入一种伤病学习状态。学生由于出现学习与需要的不平衡,使学生产生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的矛盾心理,陷入被迫学习的伤病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和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其发展

2、的结果便是导致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导致学生弃学、流失,从而危及教育质量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学生天赋好、个性强,但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找不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常常产生抱怨情绪,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一些学生感到升学无望时,便悲观、失望,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放弃了对成才的追求。此外,厌学情况严重会成为违反犯罪的潜在因素,影响社会治安。 因此,对于农村中小学大面积的厌学现象进行研究并找出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作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对厌学相关的界定 (一)厌

3、学概念的界定 “厌学”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我们所指的厌学是校园里一种厌恶学习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风气。厌学从根本上说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从其发生与表现来看,厌学是学生主体在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由此而引起的学习行为的懒惰表现。“厌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学生认知和实践过程中,因个人情绪波动、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思进取,或避重就轻,避难从易的行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联合研究的一项大型调查表明,因“喜欢上学”而上学的中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

4、点四,教育工作者也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有切身的感受,厌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后果也十分严重。(二)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的表现第一,中小学生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有迟到、早退、逃课等。之所以迟到和早退是因为对学习、对学校有了厌烦感,想慢点接触学习和学校或快点远离学习和学校;逃课是因为他们对学习、学校的厌烦上升到了厌恶,不想接触。第二,中小学生厌学在考试上的表现有答题时文不对题、乱答一气,或者在试卷空白处对试题甚至是出题的老师评论,或者在考试不到30分钟就交卷走人,严重的还会在考试中公然作弊。第三,中小学生厌学在课后作业上的表现有少做、漏做、抄袭、不做作业等。调查中发现有29%的

5、中小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有11%的中小学生经常会不做作业;有40%的中小学生会因作业太多而厌恶一门课,不想学。之所以有这些表现是因为对学习产生厌烦、厌恶情绪,为了早点脱离学习,不惜少做、漏做、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第四,中小学生厌学在课外的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沉迷于游戏、网络等。调查发现有30%的中小学生会因上网等原因不做作业。(三)形成学生厌学的原因1. 客观及主观原因层面分析客观原因:社会的世界观、物质观、家庭生活压力、家居环境、教育方式、家人的文化程度、监管程度、人际关系等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

6、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初中生加上叛逆心理,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读

7、书无用论”的滋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2)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国主流传统文化性格,道德规范的积淀,造成中国式内敛谦和的个性,导致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潜意识中适应性和适合性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

8、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与之相伴而生的复杂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它与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乡镇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也就显得更为复杂。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够,措施不到位,今天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成为明天的“问题公民”,这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影响到

9、和谐社会的构建。一部分家长外出后把未成年的孩子扔在家里,由其父母或岳父母看管,这些“留守学生”因祖辈的溺爱,造成孩子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任性心理;有的因故缺乏家庭温暖,往往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自由放荡、胸无大志,成为讲吃比穿的“混混”。因为少人照顾,缺乏监督,而且缺少必要的作业辅导,留守儿童当中成绩拔尖的并不多。因此,多数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情绪,抵制学习。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力主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大多空洞无物。在大多学生眼里,创新、和谐、求实等对他们来说都非常抽象,没有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学校近功求利,片面地追求分

10、数,多采用“填写式”教学方式,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体罚等不恰当手段,让学生厌恶教师,厌恶学习。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

11、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2.主观因素个性性格的不同,厌学的程度不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 订版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通常性格外向、活泼、关于和别人交往的学生热爱学习,成绩较好,并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像这类型的学生不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性格厌学的机率大大增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也是产生厌学原因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家长、教师的要求和压力,特别是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对未来只是充满憧憬却不稳定,部分学生连憧憬都没有,更不要说理想和学习的目标。一旦有阻碍,多数选择逃避和退缩,久而久之,自信心下降至随波浊流,对学习毫无兴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行为相

12、互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充分说明(此处出社会以外的原因)学生间“厌学气氛”或“好学气氛”具有传染性。在不良的学生关系中,乐学的学生常常冷落,甚至鄙视厌学的学生,导致厌学程度加深。 3.其他因素(1)从国家对公共教育的投入来看,中国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水平还非常低。一方面,城市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师资过剩,高学历云集。另一方面是农村教育面临着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即便是条件稍好点的地方,也仅仅只能维持正常的经费运转,连按标准配齐基本的教学器材、实验仪器、图书资料都很难,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在对两所村级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老师们还都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落后教

13、学手段,由于待遇差,许多教师还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用在教学和学生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上课对于他们来讲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劳动,加之自身文化素质和学历都比较偏低,尤其是年龄大的一些老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化技术根本不了解。由于学校师资紧缺,学校的一些副科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均由语数老师代劳。在这样的一种师资和教学环境下,农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如何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孩子们对课程不感兴趣,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2)招生体制和就业体制的变化,导致新“读书无用论”产生新的招生体制打碎了农家孩子的“大学梦”,而就业体制的变化也使家长继续供养子女上学的

14、想法失去了了动力支持,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产生。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大中专学校收费制度的推出,大学生上学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毕业不包分配,而是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人才市场上实行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致使有些毕业生不能如愿或如时找到工作,只得待业在家,这本身就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加之,高校的扩招后不仅学费昂贵,扩招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散落在社会上无所事事,尤其是很多非重点院校的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家长无权无钱,只好闲赋在家。改革后的大中专分配制度和目前大学生严

15、峻的就业形式与人们传统的读书观念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盛极一时。广大农民长期受传统观念和原有计划分配体制影响较深,认为孩子读书即使不能象封建社会那样“学而优则仕”,但也把读书看作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综合上文所提出的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进行如下对策:(一)学校方面学校应确立具有亲和力和轻松的教育理念,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管理机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多数来自间接要求,表现极不稳定。对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能正确辨别与对待,世界观、人生观处在可塑期极异产生偏差,学校德育必须紧紧抓住这点,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特征,有针对性地

16、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竞争异常快速和激励。“幼而学,壮而行”,没有知识文化,缺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难有未来。但不能过分夸大这一点走入“左”的误区,增大学生压力,造成心理恐惧和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管理机制,健全全方位管理系统、联系和反馈系统。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及时修正教育策略与方案,预防、控制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和加深。通过这一机构,对反馈信息加以科学总结、反思、分析,及时调控各方面管理手段:调节教师工作方法和工作积极性;监督、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调动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与热情。“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最大学习动力源泉。高明的教师不主观,不强制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得法地“诲人不倦”。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是社会大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