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01193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学习新天地内容结构:作为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特点与小学相比,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而学生能否在这个转折点上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并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建议,让他们学会学习是很必要的。“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准确的学习观,学生才有可能不但仅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而把它作为伴随自己一生的追求。所以,本课中对为什么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等实行了探讨,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

2、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准确的学习观。第一框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从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引入,即通过体会初中学习的一些新特点,然后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的建议 ,引导学生 “做学习的管理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深入这个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准确地看待教师的教学方式,增进对教师的工作的理解,从内外两个角度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第二框的主题是让学生理解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喜欢学习。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有学习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从探索世界奥秘的角

3、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初中三年的学习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 图示: 学习新特点学习新天地 做学习的管理者“学会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新节奏享受学习 学习中的苦与乐探索世界的奥妙 珍惜学习机会 热爱学习教学目标:协助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的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珍惜学习的机会,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养成准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协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会学习。教学难点:学习是一种享受。课时安排:本框共两框五目内容,原则上每框2课时,共4个课时。考虑到内容的衔接性与教学的合理性,我建议将教学内容做微

4、调后,分4个课时完成。具体为:第一课时:学习的快乐(将“学习的苦与乐”作为一个课时)第二课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将“学习新特点”和“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合并为一个课时)第三课时:学会学习(将“做学习的管理者”作为一课时)第四课时:探索实践课你能让鸡蛋自由出入于玻璃瓶吗?课 题 学习新天地教 学目 标 协助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的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珍惜学习的机会,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养成准确的学习态度.教材分析重点 做学习的管理者.成为学习的主人难点 如何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准确看待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教具 课本教

5、案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看一看让学生观看小品“我的一天” (请几个同学分别表演小学生的一天的学习生活和中学生的一天的学习生活)议一议分小组讨论,谈看后的感受,比较初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讲完后,教师归纳出初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相比的新特点。)试一试看谁背得好1、在规定时间内背诵一段文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2、 规定时间内用规定方式背诵同一段文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而学习方式本身没有好坏可言,只有适合与否。)测一测根据气质选择学习方式、 让学生做一份气质测试表,测出自己的气质类型。、 教师公布不同气质的人在选择学习方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有助于自己的学习。猜一猜你知道我是哪一科的教师。、 请几个同学模仿班级中任课教师的上课方式。、 让同学来猜他们模仿的是哪位教师,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上课的不同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会学习 教师: 你若是动物园中的一只大猩猩当然 ,如果你不愿意当大猩猩,就由我来当因为这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好了,不管谁来当大猩猩,我们最想知道的是,如果高处挂着香蕉,大猩猩又无法爬上去,它会怎么办?(学生回答

7、):略 教师: 大猩猩会找来一块石头踩到上面,然后再伸手(如果可以叫做“手”的话)去拿自己最喜欢吃的香蕉。如果没有石头,那也不要紧,它可能还会找到一根树枝。去把香蕉捅下来!人类(注意!“人类”可是包括你和我的现在我们不扮大猩猩了)肯定比大猩猩聪明。对于这一点,你不会置疑吧?可惜的是,当我们学习时,似乎并不如大猩猩聪明了我们竟然忘了去寻找和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高我们的饿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我们倒像是笨熊,费力地跳呀蹦呀,急啊转啊,又累又辛苦,却始终摸不到香蕉,最后只好无奈地对自己说:香蕉一点也不好吃!其实你才不这样认为呢!面对诱人的香蕉,大猩猩和笨熊有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同时他们的结果也大不

8、相同。而我们学习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下面请看一幅漫画: 提问:1、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3、你愿意做画中的那一位?(学生回答):略教师: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学习,两个同学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寻找其原因,我们发现:A、 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学不好越不爱学-越不会学B、 越会学越爱学越学得好越爱学-越会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让我们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猎人不相信山里有兔子,他会尽心尽力地去找兔子吗?(学生回答):略教师: 对,他当然不会!你和我也不会!谁去找,谁就是傻瓜啦!可是山里到底有没有兔子呢?我们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有的人学得轻松,而且成绩好

9、;而有的人学得很累,却成绩不佳这说明学习是有方法的!山里是有兔子的!两位同学的差别,就在于“相信”和“不相信”!活动体验1你看一眼就能记住下面这串数字吗? 18161412108642(学生参与活动)教师: 回答“能”的同学,祝贺你们!因为你们已经具备一个会学习的人的基本条件相信学习是有方法的!回答“不能”或不敢回答的同学,也同样祝贺你们!因为今天你们将从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变成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请你们跟我再重新回答一次:能,我一定能记住你们!即使你们现在真的做不到,你们也应该坚定地回答“能”!因为你坚信“山里有兔子”了。相信,有了方法就可以做到。这样你们也具备了一个会学习的人的基本条件相信学习

10、是有方法的!活动体验2在两分钟内背出=3.1415926535897932384626,看能背到小数点后几位。(学生参与活动)教师: 先请同学们看一首诗: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然后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同时想象一下这首诗所表现的画面。(学生背诗)教师: 再请同学们去记一记前面的圆周率的值,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用“谐音记忆法”重新记忆)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记圆周率的值方便了很多?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谐音记忆法”。利用这种方法记忆,可以先把一些复杂而没有趣味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打油诗,然后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这样就很容易记忆了。怎么样?学习是

11、有方法的吧。活动体验3挑战奥运1、教师提问: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奥运会上都有哪些项目?2、(学生回答)3、教师公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项目有:田径、游泳、水球、举重、射箭射击、帆船、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柔道、马术、塞艇、网球、棒球、体操、击剑、摔跤、拳击、跳水、蹦床、垒球、皮划艇、自行车、乒乓球、曲棍球、跆拳道、羽毛球、沙滩排球、铁人三项、现代五项等。4、教师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地记住这么多项目?5、(学生回答)6、教师分析:对于这种内容多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分类归纳法”来记忆。也就是先把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分别记

12、忆。对于奥运会的项目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一类:与水有关的游泳、跳水、皮划艇、塞艇、帆船。第二类:与球有关的水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手球、垒球、羽毛球、沙滩排球、曲棍球、棒球、网球。第三类:两人打斗时可以直接用上的技术射击、射箭、击剑、跆拳道、摔跤、拳击、柔道。第四类:可以自己玩的田径、举重、马术、体操、自行车、蹦床、铁人三项、现代五项。7、(学生运用“分类归纳法”进行尝试性记忆。)8、教师小结:怎么样?我们把一大块内容分成了四小块,掌握起来是不是就容易多了?而对于四类中的每一项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记忆。比如谐音记忆法。注意,方法不是单一的,就好像山里不是只有一只兔子!教师:大猩猩用自己的方式摘到了香蕉。猎人始终相信山里有兔子,并用自己的方法抓到了兔子。你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了什么?你想在学习中摘到更多的香蕉吗?你想在学习过程中快乐地飞翔吗?快那就快行动起来,到学习实践中去细心观察、寻找,你一定能发现学习的“窍门”,也一定能摘到那诱人的“香蕉”的!相关资料:教参,网络课堂练习:课本11,14,15,16的填空题布置作业:拟定一个学习计划教学小结:学生对部分老师有意见,不能正确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