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1113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83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2-8-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广州二模)南安大略地区在本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解析】 从作物播种面积看,该地区草场面积广大,牧草和饲料玉米均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口和城市数量较少,不适合发展乳畜业,应为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C2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际市场 B劳动力价格C气候变化 D城市化【解析】 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图可知,牧草、谷物玉米种植

2、面积有所下降,大豆和小麦的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这是国际市场对谷物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引起的。【答案】 A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35题。3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是()A甲 B乙C丙 D丁4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5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甲为恒河平原;乙为密西西比河平原;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以牧牛为

3、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丁为墨累达令盆地。第4题,甲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不适宜草类生长;乙为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壤肥沃,夏季受来自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温度、降水量适宜;拉普拉塔平原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间和南面低,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墨累达令盆地地势低平,河流较少。第5题,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甲为季风水田农业,粮食商品率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丙为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丁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多种小麦或者多牧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答案】 3.C4.B5.D(2017怀化模拟)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

4、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图甲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牧草需求量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67题。6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7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解析】 第6题,从两图对应月份牧草成长与气温、降水关系中可看出,牧草成长与气温呈正相关。图甲显示710月份,牧草需求量大于牧草成长,从图乙中可看出相应月份降水较多而气温相对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第7题,牛奶不易储存,要接

5、近市场布局,而其他乳制品相对便于运输和储存,可以较远距离运输。依题意,可知该地距离市场较远,导致该地外销产品主要是其他乳制品。【答案】 6.B7.B(2017河南十校联考)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89题。8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9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混合农业。第9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

6、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答案】 8.B9.A(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读下图,回答1011题。10有关垂直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A造成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B节省城市用地C地面沉降速度增加D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粮食作物11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增加土地生产效率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带动农业向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A BC D【解析】 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垂直农业多分层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减少占用城市土地,绿色植被减少了太阳辐射对地面的照射,蒸发减少,不会导致城市水资源紧张,不会引起地面沉降,故

7、选B。第11题,垂直农业主要是蔬菜生产,对谷物生产带来冲击很小;单位面积的实际产量增加,增加土地生产效率,带动农业向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故选C。【答案】 10.B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30分)(2017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栽培稻米的起源地之一,在盘锦地区就有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的种植,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材料二 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活: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日本大米保证口感的秘诀就是培育优良品种。材料三 下图是亚洲水稻种植分布区和优质稻米产区示意图。(1)描述图示水稻种植分布区的共同特点。(

8、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对比其他水稻主产区的优势。(3)对比东北与日本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等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于日本大米及日本大米品种在东北种植并销往日本的原因。(4)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水稻生产有什么启示?【解析】 第(1)题,描述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实际就是分析水稻种植的共性区位条件,根据图示的有用信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种植历史等)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第(2)题,考查日本水稻产区的特有条件,需根据图示信息,从纬度位置、机械化水平、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第(3)题,同样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比较,从题干要求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等

9、方面展开分析即可,需注意的是共性和差异性、优势和劣势条件分析。第(4)题,考查日本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合材料,从科技投入、生态环境、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即可。【答案】 (1)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2)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3)东北地区气候与日本相近,光热条件相似,形成相同的地带性土壤;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东北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日本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日本

10、劳动力价格高于东北地区;日本粮商通过商业运作,赚取高额利润。(4)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在生产链条上种植之外的环节;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13(26分)(2017河南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奶牛存栏量1990年为268万头,到2006年已达到1 401.6万头,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2007年),下图示意我国奶牛存栏量

11、、牛奶总产量的变化。区域东北内蒙古中原西部南方大城市郊区其他牛奶产量/万吨1 469.0904.6445.8221.3141.063.5比例/%45.327.913.76.84.32.0(1)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明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解析】 第(1)题,分析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主要考虑供、需两方面。第(2)题,分析表中所示区域与欧洲乳畜带在气候、市场距离方面的不同点。第(3)题,可以参照图例,对图中数据进行时间上的对比,再对二者变化趋势进行比较。【答案】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奶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我国人口众多,牛奶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家政策支持。(2)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水热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牧草质量相对较差、冬季草饲料供应紧张。距离东部沿海消费市场较远。欧洲乳畜带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优质多汁牧草生长;西欧城市密集,乳畜带靠近消费市场。(3)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稳步增加,但牛奶总产量增加速度快于奶牛存栏量,说明我国乳畜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率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