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1080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用植物学重点绪论1、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生理、生态、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 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2、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收载365 种) 新修本草(唐本草)我国/世界上 最早的一部 药典。(收载730 种) 本草纲目李时珍。全面整理和总结了16 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的药物知识。(收载 1892 种)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1、原生质是细胞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是细胞的主 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分类:按照原生质体内在形态、作用及组分上的差异,分为 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三部分。2、细胞质特

2、性:流动性。细胞核特性: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具有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 部分。3、核仁是细胞核中折光率更强的小球体,主要有蛋白质和RNA组成。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植物遗传.生长发育.调节细胞内的物质代谢。4、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多呈球形或扁球形,它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淀粉的 场所。5、后含物是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后含物的形态和性质是生药鉴定的主要依据。 常见植物后含物有: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淀粉粒有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淀 粉粒的类型、形状、大小、层纹和脐点等可作为鉴定药材的重要依据 【鉴别】

3、直链淀粉遇稀碘液显蓝色, 支链则先紫红色,一般植物的淀粉同时含有两种以上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菊糖多含在菊科和 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山茱萸果皮中亦有。菊糖加25%a-萘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溶液,显紫红色,并很快溶 解。蛋白质多以糊奋粒的状态存在于细胞质或液泡里,体积很小,常呈无定形的小颗粒或结晶体。蛋白质 与碘试液显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溶液则显紫红色。在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位脂肪。脂肪和脂肪 油均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遇苏丹 3试液显橙红色或紫红色。6、晶体有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常见的草酸钙结晶形态有单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黄精】、 簇晶【人参、大黄】、砂晶【颠茄、

4、地骨皮】、柱晶【射干、淫羊藿】【鉴别】草酸钙晶体不溶于稀醋酸, 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遇20%硫酸则溶解,并形成硫酸钙针状晶体析出。碳酸钙晶体遇醋酸或稀盐 酸溶解,冰放出二氧化碳气泡。7、细胞壁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 三大结构特征。细胞壁可分为胞间层.初生 壁.和次生壁三层。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特化: 1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试液和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2 木栓华: 遇苏丹三试液显红色。 3 角质化:遇苏丹三试液显橘红色。 4黏液质化:遇钌红试液显红色。 5 矿质化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一、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

5、组织】1、分生组织: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增长细胞数目,使植物不断生长。(1)特点:细胞代谢作用旺盛,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特征: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五细胞间隙,细胞 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五明显的液泡和质体的分化。(2)分类: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特点: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来源:成熟组织的某些薄壁组织。特点:存在于裸子植物级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内,一 般排成环状,并与轴平行。功能:产生次生构造,使根.茎不断加粗及重新形成保护组织。)2、基本组织分类/功能:一般薄壁组织;功能:同化、储藏、吸收、通气同化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 行

6、光合作用。贮藏薄壁组织输导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特征:细胞间隙特别发达。3、保护组织有表皮组织和周皮。(1)表皮组织一般不含叶绿体,外壁常角质化,并常具角质层。周皮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孔可作为气体交换的通道。(2)保护组织特点:比其周围的表皮细胞小,含有叶绿体。与表皮细胞相邻的细胞壁比较薄,其余各 方的细胞壁比较厚。(3)副卫细胞:有些植物的七孔,在保卫细胞周围还有两个或多个和表皮细胞形状不同的细胞。随着不同 种类植物,副卫细胞排列次序有别。(4)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有五种: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5)毛茸: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成的突起物,具有保护、减少水分蒸发、

7、分泌物质等作用。(6)腺毛:具有分泌作用,由一个或几个分泌细胞组成,能分泌挥发油、树脂、黏液等。非腺毛:不具有 分泌功能的毛茸,无头、柄之分,类型:线状毛、棘毛、分枝毛、丁字毛、鳞毛、冠毛等。4、分泌组织(1)作用:分泌作用,能分泌挥发油、乳汁、黏液、树脂和蜜液等的细胞所组成(2)分类:根据分布位置分为:外部分泌组织(腺毛和腺鳞、蜜腺)和内部分泌组织(位于体内,分泌物 也积存体内;分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5、机械组织 细长条状。(1)作用:支持和巩固(2)分类: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厚壁组织又分为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是细胞壁为纤维素或木质素加厚两端尖的细长细胞,壁厚,胞腔狭窄,具

8、纹孔。韧皮纤维结构纤维 化或木质化。木纤维细胞壁均木质化壁上具有纹孔,此外还有分隔纤维、嵌晶纤维、晶鞘纤维。石细胞:是细胞壁强烈增厚且木质化,并逐次死亡的细胞。 层纹:是指纹孔呈细管状或分枝状,细胞壁渐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6、输导组织 共同点:细胞长形,上下连接,形成适与输导的管道。运输方向:之下而上。(1)分类:木质部中的管胞和导管;韧皮部中的筛管、伴胞和导管。(2)作用: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3)管胞是蕨类植物和绝大多数裸子植物木质部的输导组织,同时兼有支持作用。(4)导管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是由多数纵长管状的死细胞(导管分子)连接而成。 分类:环纹导管、螺纹

9、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筛管与伴管存在于植物的韧皮部中,筛管是由一系列纵向的长管状活细胞构成。(4)伴胞一一被子植物所特有,蕨类和裸子植物中不存在。二、维管束及其类型1、组成:主要由韧皮部和木质部。韧皮部主要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构成。木质部主要由 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与木纤维构成。2、分类:有限外韧维管束、无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辐射维管束。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1、根 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1)主根是由最初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根。 侧根是指当主根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从其侧面生长出许多的分枝。常见的变态根:贮藏根、支持根【玉蜀黍、】、

10、攀岩根【络石、长春藤】、气生根【络石、常春藤吊兰】、水 生根【浮萍】、寄生根【菟丝子、列当】(2)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单子叶植物的根无形成层,不能加粗,无木栓形 成层,不能形成周皮。(3)异形维管束:根的异常构造: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还产生一些特殊的维管 束,称异形维管束。(4)根的构造:根冠(寄生植物和菌根无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有根毛)。(5)单子叶和双子叶根的初生构造的异同点:共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组成。皮层可以分为: 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三部分,在内皮层具有凯式带(点)占据大部分体积。均为副射型维管 束。区别:有

11、些单子叶植物最外面的保护层常形成根被,尤其是生长年限延长。根被表皮细胞切向分 裂形成。有很多维管束,十几管,环原形。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至少是六束。初生韧皮部分化的 方式是外始式,即原生韧皮部在外方,后生韧皮部在内方。(6)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比较:最外层为周皮。皮层及中柱鞘一般不存在。维管束为无限外韧 型。维管组织中有维管射线。(7)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保护层的固定;初生皮层已不存在,常有次生皮层;维管组织为无 限外韧型;次生韧皮部常有各种分泌组织,有贮藏作用;次生维管组织中有维管射线贯穿其中;中 心无髓部。2、茎:尚未发育的枝、花、和花序,即它们的原始体。(1)分类:定芽(顶芽、

12、侧芽、腋芽、副芽)和不定芽。(2)正常茎的分类:木质茎(乔木、灌木、本质藤木)、草质茎、肉质茎。(3)茎的变态:地上茎变态(根茎、块茎、球茎、鳞茎)和地下茎变态(钩状茎、小鳞茎)。(4)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特点:根茎表面通常具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或鳞叶。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 和叶迹维管束。皮层内侧具有纤维和石细胞。维管束为外韧型,成环状排列。机械组织多不发达,贮 藏薄壁细胞发达。(5)裸子植物茎的构造不同点:次生木质部主要由管胞、木薄壁细胞、射线组成,无典型的木纤维,一 般无导管,管胞兼有运输水分和支持作用二次生韧皮部是由筛胞、韧皮薄壁细胞核射线组成;无筛管、 伴胞和韧皮纤维有些裸子植物茎的皮层、

13、维管束中,常有树脂道。 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差异1、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差异(1)、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3 部分组成,各部分的 细 胞类型在根、茎中也基本上相同, 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 均 为外始式。(2)、不同之处是:a、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 往具气孔。b、根中有内皮层,内皮 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 中柱 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虽谈不上具凯氏带,茎 维管柱也无中柱鞘。c、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 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 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d、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

14、发育顺 序是内始式。e、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 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根和茎的这 些差异是由二 者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决定的。2、根与茎的次生结构差异(1)、相同之处:次生结构都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2)、不同之处:a、根的形成层发生于韧皮部束内端的薄壁组织细胞和正对着木质部束角端的中柱鞘细 胞,而茎则发生于维管束中和束间区域。b、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中薄壁组织在根中含量多,纤维少, 而在茎中则相反。c、在根中导管较大,大小基本一致,而茎中导管较小大小常不一致。d、木栓形成层在 根中发生于中柱鞘细胞,在茎中多发生于皮层的外层细胞。e、根的落皮层外表比较平

15、整,较薄,受土壤 微生物的破坏,而茎则较厚,且常凹凸不平。 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区别与联系 初生构造: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由表皮、薄 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初生结构是低等维管植物和草本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吸收、光合、 蒸腾和生殖等重要功能。 次生构造:岩石在成岩以后,由于构造变动和非构造变动形成的各种变形、变位现象。构造变动形成的 次生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构造岩以及隆起、坳陷等等3、叶片、叶柄、叶托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俱全的叶称为完全叶。有的植物的叶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组成部分,称不完全叶。(1)脉序的类型:网状脉序、平行脉序、二叉脉序。在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称单叶。一个叶柄上 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复叶【分类: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人参属异形叶形】(2)叶的变态:苞叶、鳞叶、刺状叶、也卷须、根状叶、捕虫叶。(3)叶的构造:从外到内分别为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通常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4)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特征:并含有硅质。有泡状细胞。等面叶类型。有维管鞘。裸子植物多 为常绿植物,叶多为针叶。4、花( 1)组成:花梗、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 2)花萼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