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00993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驾驭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驾驭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以为”、“以为”1.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以为”是“以为”的紧缩,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例】虎视之,硕大无朋也,以为神。黔之驴【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二、“所以”1.“所以”相当于“的缘由”、“的缘由”,用来表示缘由。【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

2、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以”相当于“的方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依据、工具等。如:【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三、“如何”、“奈何”、“假设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应对”等【例】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四、“何奚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例】项王笑曰: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五、“何之有”“何”是“有”的前置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不亦乎”比拟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 “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七、“无毋乃乎”表示一种委婉协商的疑问语气,“生怕只怕、或许吧”【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例】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行乎?礼记檀弓八、“得无乎”表疑问,译为“生怕吧”或“莫非吧”【

4、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生怕有所不同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九、 “有者” “有个的”或“有个的人”。【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拔苗助长【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十、“孰及”、“及孰”【例】“孰”字,疑问代词,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1. 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学问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3. 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论语八佾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

5、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4.吾及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古人用另一种形式“孰及”两词连用,表示比拟,并成为固定格式。如:6. 沛公曰:“孰及君少长?”项羽本纪7. 谓其妻曰:“我孰及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8.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及秦王?”9. 望时而待之,孰及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注:“孰及”这个凝固构造在文言文中时时遇到,要留意两点:一是不能拆开理解,二是要译

6、出它的“比拟”意义。十一、“及其孰假设”和“及其岂假设”“及其孰假设”和“及其岂假设”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拟而选择确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构造,可用现代汉语“及其不如”或“及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如:1. 及其有誉于前,孰假设无毁于其后?及其有乐于身,孰假设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2. 及其杀是童,孰假设卖之?及其卖而分,孰假设吾得专焉?童区寄传 有时,“及其孰假设”格式中,“及其”不出现,单用“孰假设”关联。如:4.从天而颂之,孰假设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十二、“及其宁”和“宁无不”“及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选择的两种格式,其选择是在比拟中确定其中之一的。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及其宁可”

7、和“宁可不”对译。如:1.礼,及其奢也,宁俭;丧,及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及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简朴;丧事,及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2.及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及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3.及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及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才智,也不能竞赛力气。”5.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宁可使我们的军队靠近敌人,不让敌军靠近我们。”还有时“及其”中的“其”字不出现,构成“及宁”的形式,其意义也不变。如:6. 及人

8、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十三、“有以” “无以” 可译作“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对译。“用来拿来”、“来”等。如:1.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2.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3.曰:“君王及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及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十四、“有所”、“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意思。如: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所贪图。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有时,“所”词组用在“何”字后

9、边,组成“何所”形式,这也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如: 3.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十五、“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之谓也”是总结性判定的根本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如:1.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其之谓也”的形式中“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或许”。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确定语气,增加了协商、推想的语气。如:4.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凝固构造进展大致的归类,所依据的也只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文作品,和考试中常见的句式,那些不常用的及一些特殊句式所涉及的局部格式未作探究,诸如“者哉”、“者也”之类;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古汉语凝固构造的诠释不能死搬教条,还要据其在不同语境中定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