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00828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

2、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

3、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

4、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刻度尺,

5、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

6、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

7、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

8、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

9、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教学反思:长度单位第四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题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第二题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第三、四、五题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

10、什么工具。第六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第七、八题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第九题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第十题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

11、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二、新授1、教学例1、例2(1)让学独立完成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

12、自己是怎么算的(2)小组讨论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驵里说。学生汇报2、教学例3(1)36+34=70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2)36+35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

13、题,你是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3、出示课题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三、练习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它只有90元。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

14、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14页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二、课堂练习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三、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口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