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0780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2、,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知识内容组织的特点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有感性到理性。本教材还具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情

3、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注意人文素养与科学结合、注重知识内容的综合化、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特点。四、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图表、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进一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能力五、具体措施1、强化管理,针对个别学生要真正了解

4、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及时鼓励,多和班主任沟通,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2、组织好学生的阅读、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强化小组长的管理,提高组内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3、精心备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4、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

5、于交流。六、课时安排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第7章 生物体有共同的基本结构-3课时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2课时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课时第8章 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5课时第1节 植物体的组成-2课时第2节 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2课时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1课时第9章 地面上的生物-7课时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3课时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2课时第3节 地面上丰富的生物资源-2课时第10章 水中的生物-3课时第1节 水中的动物-2课时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1课时第11章 空中的生物-3课时第1节 鸟类-2课时第2节 昆虫-1课时第12章 土壤里的生物-5课时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2课时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3课时第13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5课时第1节 生物的命名-1课时第2节 生物的分类-2课时第3节 生物检索表-1课时第4节 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1课时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七年级生学计划物教教师: 张 燕 娟日期: 2012 年 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