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0642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农民工培训模式及就业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重心的北移西阔,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带的隆起,给我省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大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农民工的培训及就业模式问题形成了本报告。报告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当前本地区农民工的培训及就业现状,深入剖析了农民工在培训及就业方面面临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在分析问题研讨对策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目前职业培训的现状,探讨新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和就业模式,让农民工进城的路更平、更宽、更多;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更好的服务于农民朋友提供实践指导;为政府部门更好的解

2、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农民工培训及就业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新形势”到底“新”在哪。 首先,农民工群体有了新的变化 “农民工”现象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形成“民工潮”。22X年以来,“二代”农民工逐渐进入劳动市场,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其次,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改革

3、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体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紧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更好的搞好培训,培养出跟上时代发展的适用型人才,也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 第三是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2X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0.%,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98。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

4、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说,在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获得比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按照他们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2、何谓“农民工” 对农民工的界定,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例如,郑功成认为,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孙立平则指出,农民工这个词表明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而是一种社会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其中的农民表明的是

5、他们的社会身份,“工”则表明的是他们的职业,农民工就是农民这种身份与工这种职业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农民工一直以来就流动于城乡之间。从职业上看,他们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从身份上看,户籍制度仍把他们认定为农民。他们既离开土地又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 、农民工培训模式和就业模式 “培训模式”是指采取哪些途径让农民工有效获取从“工”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学得来,用得上。甚至能为其后续发展和技能的提高、升级提供保障;“就业模式”是指农民工以什么方式从“工”,这是农民工由“农”转“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搞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和大学生的学校学习和毕业就业不同,农民工的培训学习和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6、,实践表明,农民工培训模式和就业模式应采取更多样、更灵活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 202X年2月26日和3月23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农民工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会同有关部门从深层次研究农民工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策安排下,国务院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方向。创建和谐社会,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成为当前政府工作主要内容。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培训机构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培训机构应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

7、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20X年,国家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提高农民工劳动素质,在全国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X年,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我省实农村“双带”工程培训。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是伴随农民工的出现就有的,各级报刊、杂志都有选录。如: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华东经济管理杂志刊登的朱贵平吴静波赵国艮撰写的安徽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无为、颍上等地66位返乡农民工的访谈; 重庆大学徐艳撰写的重庆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研究; 韩俊

8、,崔传义,金三林撰写的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ttp:/www.iexiebang.om/xwxx.ap。id008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X年,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与代际对比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2X年06月21日0版)等等。 上面所列的研究内容都是围绕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尽管都涉及到了农民工培训及就业问题,但都没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报告抛开对农民工问题的宏观研究,站在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立场仅就农民工的培训及就业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谋求发现新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和就业模式。 课题研究的意义 、做为职业教育机构,我们立足于行业领域,去研究探讨农民工的培训及就

9、业问题首先是对们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教育部门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教育部门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的,发现及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2、为政府部门更好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研究基础。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产物,也必将伴随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全过程。解决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当前的一

10、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民工群体,进行调查询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所得数据和信息都是一手数据。这些数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深入调查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状况和职业预期,总结几年来在培训转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现有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发现新的培训方法和就业模式。研究内容 1、农民工培训模式如何更好的适应农民的需求,长班,短班结合;学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培训结合;企业的技术师傅和学校的专业教师换位培训,使理论和技能融合。 2、农民工就业模式如何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如。以招工的形式

11、招生或以招生的形式招工的“批发”模式;劳务派遣的“出口”模式。另外还有“订单”模式。 、结合本校近年来的培训和就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现有模式的不足,发现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资料、期刊、图书中以及从因特网网上(即从电子媒体类(eletronicea)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在了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进行培训及就业需求分析时,我们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在进行农民工培训模式和就业模式研究时,采用案例分析法。 六、课题

12、研究的过程课题理论研究阶段 开题后,我们立即开展了与农民工培训转移与就业相关政策的研究。同时,也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为课题的深入展开打好理论基础。 22年7月初,我们召开了有全体成员参加的第二次课题组会议。在会上,我们小结了前阶段为课题开题及开展课题研究所作的工作,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同时,对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也提出了要求。 课题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与农民工培训转移与就业的相关政策,特别是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关

13、政策的研究;同时从同类项目研究中吸取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统计调查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课题计划安排,课题组成员于202X年2月0X年3月利用农民工年底返乡过年的时机对本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就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同时,在农村劳动力特别集中的场合,我们也就调查表中没有具体问到的问题和他们做了更深的交流,为本课题的研究搜集了准确、完整的第一手资料。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阶段案例一: 从0X年开始,我校与河北泛美服装公司签约开办服装制作专业,首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当年该专业招生22名学员。尽管这数据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已是不少,但与协议约定的每年40人

14、的目标还差不少。202年,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该专业招生人生达到360人,6个教学班,服装制作专业招生的火爆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同时,该专业的所有师资及实训设备都超负荷运转,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交替进行。河北泛美服装公司也经常派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氛围空前高涨。首批62名学员由于河北泛美服装公司延期开工,推迟了2个月进厂。而进厂后,由于学员对服装流水线的工作方式不适应或不熟悉,导致日产量很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相应的公司也压低了工人的工资,这引起了工人的极大不满。有部分工人陆续离厂,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有的投向其他服装企业。这样的结果,在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的同时也波及到还

15、没毕业走进工厂的学员。07年的虽然很大,达到0人,但公司员工离厂事件的潜在影响很大,学校领导与公司紧急磋商,随后公司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也没有效遏制这一现象。202X年月,第二批学员入厂时,就有近10名学员没有进去。同时,0年服装制作专业的招生量也明显下降,只有70人,2X年,该专业取消了招生计划。分析: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虽然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是企业的发展的不稳定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和招生 我国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方式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发展轨迹也各不相同。企业的发展有起步期、鼎盛期与衰落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变化尤其明显。而实施“订单式”培养要求企业有稳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否则,企业一旦走入低谷,“订单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