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0418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玉清--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论文2012_ 201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班别: 二(3)班 姓名: 林 玉 清 学科: 语 文题目: 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2013 年 7 月 5日浅谈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方法“生态作文”是指没有经过他人强制、命令的影响,顺其自然地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熟知的事物,学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思”和“情感”。做新老师的时候,指导大多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参照自己20多年前语文老师指导自己的那一套方法照搬教育新时代的孩子,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当时心中最没数的

2、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在作文训练中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新教师的自己,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学生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这种违反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学生自然视作文为苦差,对作文产生厌恶心理。但在圭峰小学这样一个追求创新,追求变通,和以学生为本的大集体里面,我开始像别的老师一样,自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努力学习教育生态作文教学理论,通过多观摩名师生态作文的教学,多向

3、有方法的学校骨干教师学习经验,并积极听他们的课,吸收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经常与级组教师研究作文教法,努力探索生态作文教学新模式。通过几年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应让课堂成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在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道路上,我总结出了几点小经验:(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4、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到江门农林小学听丁必聪校长指导的一节作文课。丁校长摒弃了传统的作文过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的教法,而是一开始就和学生玩个起自己感兴趣的名字游戏。学生不亦乐乎,千奇百态的名字层出不穷,遇到有趣的名字,学生笑得前俯后仰的。这时,丁校长就让孩子留心身边的同学开心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班上气氛。学生各抒己见,唯恐失去发言的机会。接着,丁校长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父母不起你们自己那么有趣的名字,而是起正儿八经的现在的大名呢,让孩子揣摩一下父

5、母的用意。学生鉴于之前的开放思维,这下可是炸开了锅,各有各的说了。学生语言精辟,妙言生花,气氛活跃而愉悦。丁校长让学生说完了后,琢磨一下父母的心意,最后,学生明白了原来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寄予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望。观摩到此,所有在场老师都认为这应该就是丁校长今天要写的作文了,关于父母之爱的一篇文章,谁知,丁校长一个转折,说,今天,请学生写一篇难忘的一节课,言简意赅地指导了作文的开头和结果的几种方法,课堂已经快尾声了。这时,我们才发觉丁校长作文教学功力的深厚。因他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6、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所以,学生的当场作文篇篇言之有物,情感真挚。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的生命体验为基础。以往,常常是给学生一个命题,缺少引导,让年龄小的孩子在没有生活体验下写没有情感的作文,往往自

7、己也觉得是蜡块,没有色彩与滋味。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于是,在师傅的帮助下,开始慢慢地带自己的学生去亲近作文的物体,为学生创造情景。为了让孩子们找到春天,我和孩子们去植物园去观察枝叶的抽芽、小草颜色的变化、观看北方雪地在春天后的视频等等。来自学生陈炎彬的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一件绿色的衣裳,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小燕子和小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小河里的冰雪随着水流慢慢地融化。两岸的野花在争奇斗艳,远望田野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生机勃勃。这就是春天。来自学生陈佳滢的美丽的

8、春天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丁丁冬冬像运动员一样向前奔跑,河岸旁边的草地上小草发芽了,柳枝变绿了,树林中百花齐放,天空上小黄莺在唱歌,小燕子在跳舞,欢歌笑语洒遍整个大地,真美呀!我喜欢这美丽的春天. 范衍恒写到:“树儿长高了,河水也不断地流,田野里食物也越长越大越丰富,鼠虫蛇蚁大灰狼都醒来了。在远处有一片风景:一座美丽的房子,还有树、草和山,多么的美丽!”后来,我把这些一年级学生的作品投稿,结果都发表在了国家级报刊少年智力开发表上。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

9、高习作教学的效益。(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2011年,我带学生开展烹饪课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此活动的作文。学生陈炎彬注重的是孩子们进行烹饪课前的激动心情、课前准备和菜式的研究等;学生黎倩欣、李俊豪着眼的是活动场面的忙碌、家长们的手艺绝活、菜式的丰富等;学生李嘉豪、钟恺韬关注的是学生就餐时的快乐和满足、孩子们学习炒菜的兴奋等。但不管孩子们写什么,都各有千秋的精彩,结果好几篇都发表在了2012年的少年智力开发报上,同时还附有好几幅学

10、生大吃特吃、笑意盈盈的活动照片。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4)教育孩子做真实的作文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我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生态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