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0254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医疗器械的质量。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医疗器械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3、适用。适用于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_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5、内容: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医疗器械流通中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5.2、企业

2、可以采用事件性定性评估为主,数据分析定量评估为辅的方式,用“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风险的等级。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_机构、人员配臵、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定、仓储设施和管理条件、过程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等,应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不同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预案。医疗器械风险的性质按来源可分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和医疗器械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已知风险包括医疗器械已知的不良反应和已知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属于可控制风险;医疗器械的未知风险包括未知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非临床适应症患者使用,未试验人群的应用等,多属于不可控风险。2、合理风

3、险是指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得以降低,效益超过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5.3、企业应有效发现和控制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控制点,采取第2/4页有效控制措施,从而降低质量管理中的漏洞或者盲点。1、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引进质量风险管理模式,确定质量风险领导责任人;3、加强全员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培训,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5、加强医疗器械经营各环节的风险控制。5.4、企业质量管理部和各涉险人员之间,各部门之间应_有关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在风险管理过程的任何阶段进行沟通,应当充分交流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并有文件和记录。5.5、风险审核。企业应对确定的质量风险要提出切实

4、的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已存在的质量风险,要按照应急预案在公司内部或外部进行协调和处理;对质量风险的控制效果要进行评价和改进。5.6、企业应结合质量内审和gsp内部评审,引入新的知识和经验,适时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的定期审核,从而检验和监控gsp实施的有效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建立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团队质量风险意识,规范药品经营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规范,提高规避药品经营风险的能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药品(含二类精神药品)全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三、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行政部。四、内容4、1药品经营

5、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及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是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gsp实施全过程,每年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4.3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质量风险工作,企业负责人可委托质量负责人风险管理具体工作。在质量管理部的配合下,质量负责人召集各相关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

6、据,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质量负责人利用团队力量和企业资源,对公司药品采购渠道、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及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特别对各换机中的质量可疑药品,进行锁定,审核后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解锁。4.4、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估和确认。要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以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依,找出出现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分析对药品质量危害的程度及后果。4.5、在风险控制中,要对公司发生的药品采购记录、质量保证协议、对账单等关键监控点,进行有效控制。将出现假劣药品、不合格等药品的渠道,进行控制,以将风险降低到零发生或可接受的

7、水平。4.6、风险沟通是通过公司内网信息沟通,在公司gsp实施的各个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和共享,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公司内部要对质量投诉、信息处理回复药品停售及药品召回等关注和重视,并及时进行沟通。4、7风险审核是,对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拍摄,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以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4、8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质量风险有关法规及知识培训工作。公司在加强人员素质、制度执行和软件硬件的同时,确保经营药品全过程药品的质量及质量情况可追溯,也要对采购、收货、验收

8、、入出库、出库复核及运输等过程进行风险管理,要求每一位员工应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第五篇: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目的: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适用范围。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责任:质管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质管部部长对本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内容:1.质量风险的概念1.1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和严重性的结合。1.2可能产生的不符合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的质量标准和发生污染、混淆等情况以及所造成的影响。1.3可能产生的不符合药品最终特性即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稳定性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影响。1.4可能造成不符合gmp规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造成顾客严重不满

9、意的情况2.质量风险的级别2.1重大质量风险2.1.1同类质量问题出现过两次以上并造成严重影响;2.1.2存在质量隐患,有较大可能出现质量问题。2.2一般质量风险:2.2.1可能出现质量问题、会造成轻微或严重影响,但出现概率很小。3质量风险的识别3.1质量风险的识别范围:人人的卫生、技术、责任心。机设备的安装、使用、清洁、维护、保养。料原料、辅料、包材等的采购、运输、检验、储存;工艺用水的生产、输送、检验、储存。法文件的合法性、适用性、适宜性。环周围环境、厂房设施。3.2质量风险的识别方法3.2.1回顾产品出现过的质量问题和严重性;3.2.2预见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严重性。4质量风险的管理

10、4.1质量风险的分析与评价4.1.1对识别出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划分风险级别,评价出一般质量风险和重大质量风险;_分析质量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4.2质量风险的降低4.2.1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所使用的文件得到批准、工艺经过验证、人员经过培训、厂房等基础设施符合规定;4.2.2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受到控制和测量;4.2.3定期对质量体系的适用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降低风险。4.3质量风险的回顾4.3.1跟踪检查质量风险降低措施的效果。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三)一、目的建立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

11、管理制度,加强团队质量风险意识,规范药品经营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规范,提高规避药品经营风险的能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药品(含二类精神药品)全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三、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行政部。四、内容4、1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及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是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gsp实施全过程,每年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使我们主动地

12、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4.3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质量风险工作,企业负责人可委托质量负责人风险管理具体工作。在质量管理部的配合下,质量负责人召集各相关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质量负责人利用团队力量和企业资源,对公司药品采购渠道、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及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特别对各换机中的质量可疑药品,进行锁定,审核后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解锁。4.4、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估和确认。要

13、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以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依,找出出现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分析对药品质量危害的程度及后果。4.5、在风险控制中,要对公司发生的药品采购记录、质量保证协议、对账单等关键监控点,进行有效控制。将出现假劣药品、不合格等药品的渠道,进行控制,以将风险降低到零发生或可接受的水平。4.6、风险沟通是通过公司内网信息沟通,在公司gsp实施的各个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和共享,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公司内部要对质量投诉、信息处理回复药品停售及药品召回等_和重视,并及时进行沟通。4、7风险审核是,对风险

14、管理程序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拍摄,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以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4、8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质量风险有关法规及知识培训工作。公司在加强人员素质、制度执行和软件硬件的同时,确保经营药品全过程药品的质量及质量情况可追溯,也要对采购、收货、验收、入出库、出库复核及运输等过程进行风险管理,要求每一位员工应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第五篇: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目的: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适用范围。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责任:质管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质管部部长对本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内容:1.质量风险的概念1.1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15、和严重性的结合。1.2可能产生的不符合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的质量标准和发生污染、混淆等情况以及所造成的影响。1.3可能产生的不符合药品最终特性即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稳定性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影响。1.4可能造成不符合gmp规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造成顾客严重不满意的情况2.质量风险的级别2.1重大质量风险2.2一般质量风险:3质量风险的识别3.1质量风险的识别范围:人人的卫生、技术、责任心。机设备的_、使用、清洁、维护、保养。料原料、辅料、包材等的采购、运输、检验、储存;工艺用水的生产、输送、检验、储存。法文件的合法性、适用性、适宜性。环周围环境、厂房设施。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医疗器械的质量。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医疗器械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3、适用。适用于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5、内容: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