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0064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数加减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数加减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协同备课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小数的加减法执教教师李彦维学校名称学科数学学段五年级课时安排3一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之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

2、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始终感受到小数的加减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于减数位数或整数减小数,学生容易出错。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真正理解运算的原理吗?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这部分的难点到

3、底是什么?需要我们给予什么样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二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冋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三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

4、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五.教学关键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一、讲解导入,老师讲一个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想。二、延伸,对上一个问题进行延伸。三、做课本上例题。四、布置课后作业。一、单独思考教师问题,同桌交流。二、小组讨论延伸问题。三、个人完成例题及课后作业。1、老师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2、学生能够锻炼自主学习几团队合作的能力七、评价与作业设计预期效果总体可以,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讨论很激烈,也能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只是一部分学生缺少回答问题的勇气,不能够勇敢表现自己。八、教学预期效果一、本节课教学内容能够全部完成。二、学生加深自主学习能力。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修改后填写)根据反复磨课过程撰写教学设计方案问题反思及修改策略在不同教学活动,不同步骤之间的链接需改善。对不同环节的时间需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