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习惯模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9864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风俗习惯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风俗习惯模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族汉族历史悠久, 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完整体系。 一年之中,其主要节日,按农历顺序排列有:正月初一为元旦,即春节。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三月三为上已节,又叫修禊节。三月还有清明节、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为寒食节。四月初八为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七月初七为七夕,叫乞巧节或女儿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一月有冬至节。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另外还有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伏日,祭祀以隐代避盛暑;腊日,祭百神以逐疫。汉族节日发展至今,最兴

2、盛、隆重、热闹,最有群众基础的是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经除夕吃团圆饭, 俗称 “年夜饭 ”,守岁到正月初一过春节形成高潮。春节期间主要活动是 “拜年 ”。长辈一般要给后辈若干 “压岁钱 ”,男女老少均穿新衣,盛装打扮。节日期间开展多种文娱体育活动。节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扫地,不准讲不吉利的话, 不要女人下厨,多为讨彩求吉。现除破除了一些迷信习俗外,其余均盛行不衰。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 古代汉族这时还开展 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 (即踢足球、打马球 )等文体活动。有的还有踏青和插柳的习俗。现在除祭扫祖

3、墓外,青少年学生还要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节日食品南方多为清明果。端午节主要习俗是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粽子,要在门上挂菖蒲、艾叶,屋角喷洒雄黄酒;小孩要挂香袋并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大人喝雄黄酒。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团圆饭、吃月饼、拜月赏月。尚农务本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 自古以来 农业人口 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 以农业为本 的主张。他说 :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 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 汉族社会形成了 男耕而食,妇织而衣 商君书 画策篇。 男耕女织

4、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云 :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 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 社祀 ,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 郊特牲云 :壮、祭土,而主阴气也 壮,所以神地之道也。 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周 (郑国) 踏青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 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高亨诗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

5、春季的一个节日 (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 ),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会。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汉 弄剑与踏杯舞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 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 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汉代壁画百戏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为妇女。沂南汉墓石刻百戏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为四把短剑。:我国的杂技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晋 流觞赋诗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6、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 荆楚岁时记: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叙。晋 重阳 饮菊花酒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赏菊饮酒而来的。唐 饰梅花妆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

7、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 ,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 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唐 放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 (月 )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

8、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4、颔首致意。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 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

9、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 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应用: 5 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6 用于雅坐时。 1 到 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 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 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 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 决定行礼的程度。唐 刺青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刺青是

10、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 许多民族都曾有过。 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 唐代民间特别流行刺青, 当时称为札青、点青、肤札、镂身。刺的内容有各种图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酉阳杂俎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札白居易诗晋 斗鸡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苗族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

11、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 “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 ,占广西人口 1% ,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有自己民族的 传统节日 ,如苗年、拉鼓节、 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

12、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 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 (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 ,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 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开年节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 烤酒打粑庆丰收, 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

13、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踩花山节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四月八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龙船节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姐妹节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