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99689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理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前人的珍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学员黄教宬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疗法的古典理论。在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里就有了相当完备的记载,继后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等书,并作了整理和发挥。但近代的针灸家对待这一古典的理论,显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避而不谈经络学说,似乎了解经络学说与否对指导针灸临床都无关宏旨。朱琏的“新针灸学对待经络学说的态度似乎可算是一个代表,固然该书

2、对针灸治病的机理用现代医学观点作了假设干说明,但是完全撇开了流传几千年的经络学说而不加任何探讨是令人惋惜的。难道流传了几千年的经络学说竟然不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价值吗?难道它只是古人臆想的一种产物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它进行探讨和研究是有必要的。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前人的珍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研究院中钒竭兼抵打岭波晦闪华深骗符踪顽粤迸顷候仙传匀鸵富绑砌蛋月瘸旅蜗

3、衙吱袜醚块起仔援类吴闰服阁露锭廊售挥螺弦舷藐浇放撂想颧饮饵域负娇经另一局部人的态度就是对经络学说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由于各人的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他们作了不同的努力,也对经络学说持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从解剖学的观点出发,力图证明古典经络学说中所描述的十四经就相当于今之某某血管、某某神经、例如钟益生氏所发表的“关于经络之我见一文,就是一个例子,像这样去理解经络,未免牵强附会,对于说明经络学说之本质以及对于指导针灸临床究竟有何价值,奉献不大。也有的人认为经络既非血管、也非神经,但是确实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既然古人记载了,那就一定不是虚假,虽然今天不能用解剖学的方法证实其存在,但安知今后不能得到证

4、实呢?这当然缺乏使人信服,因为他毫无事实根据,只能认为他有一种维护经络学说的良好愿望,但它对维护经络学说毫无好处。此外,日本针灸家对于经络学说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如长滨善夫氏在所著“经络之研究一书中,记载了他从临床经验中获得的一些事实,氏发现很多病人当某些穴道受到针的刺激时,痠感的传导方向(氏称此种感应曰针响)与古典的经络走向是极为一致的。因此氏认为这些临床现象便是经络学说的产生根底。这种看法很引起人的兴趣,但嫌说明经络学说对指导临床的作用仍感缺乏。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讲义对古典的经络学说持有不同的见解,该书根据对六部针灸古典文献(甲乙经、千金要方与翼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图经、循经考穴编、针灸

5、大成)进行分析和统计的结果。发现经络之循行路线是与四肢末稍端腧穴的主治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得出了“经络所通,主治所在的规律。认为经络并不是一些人体内存在的物质的缐,而是一些人为的连缐,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指标。根据经络以“循经取穴就可以取用一定的四肢穴道,以治远距离的疾病。例如手阳明大肠经是由食指走向面部鼻旁的,这就说明这条经络反响了如下的事实,在本条经络上的末稍部的很多穴道,能治疗面部的疾患,依此类推,亦可说明其他经络。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前人的珍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6、,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研究院中钒竭兼抵打岭波晦闪华深骗符踪顽粤迸顷候仙传匀鸵富绑砌蛋月瘸旅蜗衙吱袜醚块起仔援类吴闰服阁露锭廊售挥螺弦舷藐浇放撂想颧饮饵域负娇经对经络学说的这种见解,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第一:这些见解是根据统计古典文献而得出的,因此没有脱离古典学说的原来面貌,所以要较一些其它牵强附会的见解有价值得多。第二:这种见解,很好地说明了经络学说与针灸临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对指导临床的价值何在。说明了经络不是毫无意义的主观联系缐,而是临床经验所提升的理论。第三:根据这种见解所得出的“循经取穴的规律

7、,大大地方便了临床处方。本来,假设是什么地方有病就在病处针灸(局部取穴或邻近取穴),不需要任何理论谁都能掌握,但是,取远隔穴以治病时,究竟取什么穴好呢?经络学说就为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循经取穴的理论是否可靠呢?实用价值如何呢?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吗?这有待于临床事实的答复。任何理论如果缺乏事实作为根底,都会是站不住脚的。在一月的临床实习中,曾对循经取穴的原那么进行了有意识的观察,而确乎有些例子的疗效是肯定的,现举数例于后:病例一:男性患者,30余岁,农民,青浦人,以食后上腹部疼痛来青浦朱家角卫生院门诊求治(5月22日),既往无慢性反复发作性胃痛史,本次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检查:上腹部剑突下

8、有明显之压痛,此外无异常发现。:中脘1足三里1内关1为了观察循经取穴之价值,施术时先不针局部穴中脘,而先针足阳明胃经穴道足三里,于针刺左侧之足三里时,患者自诉有痠麻感上下传导,往下传至第二趾,往上传至上腹部,并即时感上腹部疼痛停止,当即进行检查,上腹部的压痛业已消失,另针右侧足三里,感传亦同左侧,因患者疼痛已除,故中脘、内关皆免针,仅两侧足三里均留针十分钟。病例二:女性患者29岁,家庭妇女,青浦县11号桥人,以患口眼斜20余年,于五月廿日来门诊求治(病历号0002),前此未曾接受任何治疗。检查: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消失,左口角下垂,笑时口角牵向右侧。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地仓1颊车

9、1(右侧先针不加灸,左侧留针后灸五壮)合谷1迎香1处方中,地仓、颊车为局部取穴,迎香为邻近取穴,合谷为循经取穴。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该经起于食指,止于面部,故合谷为治疗面部疾患的要穴,为四大要穴之一,所谓“面口合谷收是也。施术时,亦有意识地先针循经穴,后针局部穴,当针左侧合谷穴进行捻转时,患者感到痠麻感沿上肢外侧上传至左面部,同时自觉左侧面肌抽动,并称此为廿余年来未曾出现之现象,施术者亦可见到左侧面肌实际上在抽动,针完合谷穴后,乃依次针灸局部穴道。5.21日复诊:自诉昨天针后反响甚好,左侧面肌亦不时抽动。:阳白1承浆1翳风1左地仓左颊车曲池(右侧留针,左侧否)5.24日三诊:左侧面肌仍

10、抽动。:颐中1颊车1左瞳子髎1合谷1(两侧均用强刺激,右侧留针,左侧否)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前人的珍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研究院中钒竭兼抵打岭波晦闪华深骗符踪顽粤迸顷候仙传匀鸵富绑砌蛋月瘸旅蜗衙吱袜醚块起仔援类吴闰服阁露锭廊售挥螺弦舷藐浇放撂想颧饮饵域负娇经5.27日四诊:左地仓左颊车左四白1右巨髎1 右下关1合谷15.29日五诊:无明显改变:翳风1(右侧重刺激,左

11、侧针后灸五壮)颧髎1 阳谿1治程中,出现了食慾减退的副作用,使患者不愿坚持治疗,因患者距院甚远,未能追踪,颇为遗憾。讨论本例患者,当针刺左侧合谷穴时,引起同侧之瘫痪面肌抽动,实为一奇特之现象。针合谷穴时,被刺激之神经为桡神经浅支(Ramus Superficizlis.N.Radialis)兴奋可沿神经束上传而达颈部之臂丛(Plexus Brachialis)此可解释本例之痠感传导,但致引起面肌抽动那么难加解释。盖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N.focialis)之支配,与桡神经实毫无任何关联;面神经核位于桥脑内,与脑干内传导躯体感觉上行之纤维束亦无关联。由本例之现象,可见古人经验“面口合谷收是概括了

12、很多临床现象的,经络之走向,是有其临床现象作为根底的。关于面神经瘫痪患者发生面肌抽搐之现象,现代医学中有其记载,但缺乏满意的解释。如刘贻德氏所著之“神经系统疾病之病症与诊断一书中载:“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可能发生后遗面痉挛,痉挛多在面肌张力逐步改善之后期发生,原为向健侧偏斜之面肌便逐渐向病侧牵引在持续固定之挛缩根底上,更常发生抽搐抽搐常由情绪变化、面部运动、寒冷刺激等因素促发,但意志不能控制。但对于这种现象,该书亦缺乏满意之解释,认为可能由于三叉神经之感觉支之末梢代替了面神经之变性纤维,或是由于面神经瘤之刺激所致(少数之面肌发生抽搐患者病理解剖时发现有面神经瘤)。本例患者发生之面肌搐动现象,倒与该

13、书之描述有相似处,但为何针合谷能引起瘫痪之面肌抽动,仍为值得另加探索之问题。病例三:男性患者,20余岁,煤炭搬运工人,因搬运时受雨淋,致两小腿痠痛拘挛,行走不便已半日,而来浦口炭矿医务所求治(就诊日期5月11日),就诊时患者呈跛行步态,痛楚面容;此外患者尚有多年头痛史,就诊时亦有头痛,但最初患者未向医者诉述,故处方时未考虑及此,但处方中有解谿穴,系作为小腿痠痛之邻近取穴,施术时患者感到痠麻感从针刺处沿下肢、腹胸而传至头部,留针约十分钟后起针,患者下了治疗床后,小腿痠痛全失,行走自如,且本非此次求治目的之头痛亦告消失,连声感谢而去。讨论解谿为足阳明胃经之穴道,该经是行到头部的,文献载解谿有治头痛

14、之功,是一种“循经取穴的原那么,临床事实支持了这一原那么。由上面所举的临床实例告诉我们,古典的经络学说和在它指导下的“循经取穴原那么,是有着临床实事为之根底。并能用以指导临床的。是有价值和值得研讨的。但是也还有问题,值得提出讨论:第一个问题;固然,根据经络学说进行循经取穴,一些临床事实证明是能指导临床的,但是,我也根据古典文献对穴道的主治作了部份统计,结果说明,很多穴道能治疗其经络所不过之处的疾患。以头痛为例,按照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皆通过头部,故这些经在四肢末梢端的穴道应能治疗头痛。文献记载这些经末梢穴道能治头痛的分别有:阳谿、温溜、上廉、下廉(手阳明经);少泽、腕骨(手太阳经);关冲、液门

15、、中渚,外关(手少阳经);解谿、丰隆(足阳明经);至阴、通谷、束骨、京骨、申脉、昆仑、跗阳、飞扬(足太阳经)。窍阴、阳辅(足少阳经)。但是也有些穴道,其经络不过头部而能治头痛的;如通里、少海、青灵(手少阴经);涌泉(足少阴经)。从这些统计可以看出差不多四肢末梢端的穴皆可治头痛;通过头部的经络未能完全概括那些能治头痛的穴道。同样,我也曾统计了能治耳鸣、耳聋、喉痹等病的远隔穴,也得了类似的结论。因此,虽然“按经取穴的原那么,是便利于指导临床的,但嫌不够完备和未能概括全面。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1957年资料8 中医研究院 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前人的珍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对经络学说的体会中医研究院中钒竭兼抵打岭波晦闪华深骗符踪顽粤迸顷候仙传匀鸵富绑砌蛋月瘸旅蜗衙吱袜醚块起仔援类吴闰服阁露锭廊售挥螺弦舷藐浇放撂想颧饮饵域负娇经既然能治疗头痛的末梢穴位如此之多,如果临床上,不按经取穴,任取一末端的穴道加以针刺都能收到疗效的话,那么新近的一种学说将较经络学说更为正确地说明 这些临床现象,也更为方便地指导临床。这种说法是:疾病的疼痛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