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传统文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9630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湛江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湛江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湛江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湛江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传统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湛江传统文化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 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 湛江市 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 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大力 构建粤西文化中心。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 120 多种,盛行 30 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 术资源十分丰富。几年来, 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 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其中,醒 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 已逐步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中国醒狮之乡

2、” 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 年,该县文车醒 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 桩醒狮跨越 3.6 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 2006 年又获得中国 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 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 “湛江醒狮”和“东海岛人龙舞”被列入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州石狗”被列入首批中国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 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 6 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雷州半岛历来

3、是南北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 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 文化在此相互激荡交融, 丰厚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 造就了众多历 史文化名人,如雷州的陈瑸、陈昌齐,吴川的林召棠(清代状元)、 陈兰彬(中国首任驻美公使)等。本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 专栏,推出孔雀屏、李莲珠、陈湘、林奋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 好的名人效应。几年来,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 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 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 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 村庄”。徐闻县建起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

4、遂溪县农民李建华创 办了中国最大楹联艺术碑廊夏岚北楹联艺术碑廊。在各个重大节日,更有着传统文化的风俗特色。 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 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活动历史较长, 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 传统的 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 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一般从月初开始 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 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 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 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 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 “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 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 ” 20 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 “东海嫁”

5、这样说: “游人满坡眼睁 睁”,“几百双眼向樟兜 ”;另一首雷歌有 “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 这元宵 ”之句。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 举。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 “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 ”之名 句。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 川县城的规模最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 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市区亦举行灯 展等活动。清明节:景色清明,是人们 “追远 ”的传统节日。本市清明扫墓 “拜 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民间拜 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

6、蟹、饼等。机关、 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 缅怀先烈。端午节: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 “驱邪镇恶 ”之节。从 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 “驱邪 ”,到初五亦有 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 符)。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 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 12 时正。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 气及皮肤病冲走。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 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 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 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 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

7、 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 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 来客,热闹非凡。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 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 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 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 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 旦。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 女子月下玩 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 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8、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一文人节,吴川、 雷州较隆重。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雷州府志 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雷州西湖、三元塔等为主要 活动场所。梅录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 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 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代表到登高坡标 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 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 活动恢复,诗人集会赏菊,饮酒作诗。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 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这一天,市 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湛江特色文化,正融入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