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9485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力目标: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教学难点: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ppt幻灯片、邹忌讽齐王纳谏mp3课文音频朗读、 动画。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讨论法。3、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教学设想 根

2、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 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师生交流、学生合作探究体味本文“三叠法”的写作技巧;初步体验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试背此文。第二课时:背诵课文;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体验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并做一定量的课内巩固性练习和课外的比较性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比干因进谏纣王而被剖心致死动画。引入:你们听说过有人被挖了心后还复活了的吗?动画中的这个人在神话传说中就活了过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因为直谏纣王而被剖心的比干。你们觉得

3、他的这种做法好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同比干进谏方式不一样的邹忌是如何进谏的。板书课题。二用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师生交流、学生合作探究体味本文“三叠法”的写作技巧;初步体验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试背此文。2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仔细听读mp3课文音频朗读,把握字音、节奏。2教师请学生大声的、有感情的、有节奏的诵读此文,并以四人一小组组成合作小组,讨论文中疑难字词。请每个合作小组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由学生来当小老师来做解答,老师加以点拨。(1)

4、窥讽 谤讥 美 蔽(把这些字的偏旁都去掉,用幻灯展示出来)。(2)帮老师找找错:a孰视之中的孰和吾孰与徐公美中的孰意思一样。 b面刺就是在脸上刺青。3学生再大声读课文,要求:a.读顺句子,疏通文意,理清思路。b.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段。4以图来疏通文意,了解情节,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回答。(1)战胜于朝庭 门庭若市(2)邹忌进谏(3)和徐公比美 暮寝而思之(4)问客坐谈 问妻问妾上面几幅图的展示形式:(1)战胜于朝廷与门庭若市是给出画和标题然后请学生解释标题,并对文章的内容。(2)把邹忌进谏和暮寝而思之的标题给出然后请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画出画来,老师最后展示画。(3)最后三幅

5、画老师给出画的内容请学生们给每一幅写标题,看那一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快。四研习此文:(一)邹忌的“思”1邹忌这个人聪明吗?文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思。)2因何而思?(因他对他的妻、妾和客人都说他美他感到怀疑。)3他又是如何问的?他的妻、妾和客人都是如何评价他的?4品析“三问三答”:(1)邹忌的三次问都是如何问的?(2)妻、妾、客是如何作答的? (3)既然他的妻、妾、客都说他美,他因何又“暮寝而思之”?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是个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睿智的人。)(4)他思量结果是什么?(,有他的“思”才有他入朝向齐威王进谏)

6、他是如何进谏的?(以喻说理)分析“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求我四境莫不有求于王教师指出读此段时应如叙家常,故应用中速缓慢读出。(5)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一效果的?(齐威王欣然接受他的意见。因邹忌能由小到大,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态度诚恳。)(二)齐威王的“善”1文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齐威王这个人物的特点?(善,一个“善”把齐威王的“从善如流”的高大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读时要读出心悦诚服的语气。)2齐威王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臣民是怎么进谏的?齐王纳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学生研讨回学生研讨回答以上问题。)决定: 臣民进

7、谏三赏 三变面刺上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上书中赏 数月后,时时间进 谤讥下赏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效果: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三)“思”与“善”邹忌的“思”是家事,齐王的“善”是国事,家事与国事的巧妙结合依赖于邹忌的“讽”。教师小结:由邹忌的三问、三答、三思、三比,到齐威王的三赏、三变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这种结构即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结构上倍受称赞的“三叠法”。这种结构有前后呼应,上下关照的形式特点。以上内容皆略讲,深究留在下一节课。五再读此文,要求:1读出情感。2展示此文的背诵思路:三问三答三思三比(讽)善三赏三变试背此文。六课堂小结:邹忌的“思”不仅让他避免了比干的下场,也让他取得了良好的进

8、谏效果。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评价自己,亦能积极接受他人的意见。关于此点我们下一节课将作重点研读。七布置作业:1背译全文2课外查找战国策中的其它讽喻故事。板书设计22邹忌讽齐王纳谏:思讽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顺畅翻译课文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4.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

9、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二、示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1. 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4.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三、简介列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

10、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四、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请轻声跟读课文五、翻译课文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共48个注释)翻译课文女生译1、2段,男生负责译3、4段,先自行试译,也可相互讨论,等会儿,各请一名代表当众翻译老师友情提示以下字词的解释: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投诸渤海之尾 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残年余力山不加增 汉之阴六、总结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1、通假字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

11、(往返)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 同措(放置)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2、重点虚词的用法“之”的用法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代词,“他的”:其

12、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他”: 惧其不已也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3、特殊句式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倒装句 、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省略句 、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 一厝(于)雍南 七、合作学习,研读课文(一)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6、山最终移掉了吗?7、愚公决心移山

13、要克服哪些困难?答案: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师:面对巨大困难,却敢前去挑战,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勇气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话:知其不可而为之!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八、分析人物形象过渡语:愚公移山

14、“任务”艰巨,需移走两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单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过程”艰辛,凿石运土,全靠体力,需寒来暑往,长期努力也许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点自不量力了,难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当然愚公机智的驳斥是令智叟哑口无言请同学来模拟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答案:1、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孙们的无穷力量,他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