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99438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离骚节选检测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离骚(节选)课后篇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修姱/纨绔蕙纟襄/镶嵌纯粹/朝谇夕替B.揽茝/臣服谣诼/啄食侘傺/叱咤风云C.溘死/磕碰鸷鸟/鸾凤方圜/囫囵吞枣D.兰皋/嗥叫芰荷/岌岌相面/相道不察解析A项,ku/k,xing,cu/su;B项,chi/chn;zhu,ch/zh;C项,k/k,zh/lun,yun/h;D项,go/ho,j/j,xing。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喻指楚王周围众多结为朋党的奸邪小人)C.背绳墨

2、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宠争荣的目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肢解,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解析A项,灵修:神明而有远见的人,指楚王。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孰异道而相安偭规矩而改错B.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C.竞周容以为度集芙蓉以为裳D.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C项,都是介词,译为“把”。A项,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通“唯”,只,即使。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

3、而改错。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B项,“错”通“措”;C项,“章”通“彰”;D项,“圜”通“圆”。答案A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长余佩之陆离B.佩缤纷其繁饰兮C.高余冠之岌岌兮D.屈心而抑志兮解析B项为形容词用作名词,缤纷多样的装饰;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答案B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即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内容极其丰富。它结合诗人大半生经历,抒发复杂、沉痛的感情,展开了楚

4、国政治状况和政治斗争的广阔画面,表现了对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热烈追求,反映出作者热爱楚国的一片赤子之心。C.屈原,名平,字原,春秋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与楚王同姓,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D.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解析C项,屈原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

5、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6、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解析这组句子中“也”字表停顿的作用很明显,所以,断句较为容易;同

7、时,“屈平”是主语,“疾”是谓语动词,“王听之不聪”是宾语。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B.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C.帝喾,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D.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解析D项,应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的这段文字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B

8、.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解析D项,中古与近古交换位置,即“近古的齐桓”,“中古的汤、武”。答案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解析翻译时注意句中

9、的关键词及特殊句式。(1)中的“入”“以”“出”,(2)中的“莫”“伐”“为”等。参考答案(1)对内与楚王讨论国家大事,用来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2)大王叫屈平制定法令,大家没不知道的。每一次法令公布后,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别人没有能做的”。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楚王讨论国家大事,用来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

10、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平制定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次法令公布后,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别人没有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

11、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12、。三、语言表达11.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划分段落层次,如第一层“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可以概括出

13、“艰苦创业”之类的词语;第二层“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可以概括出“开放融合”“兼容并包”等词语;第三层“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可以概括出“革故鼎新”或“技术创新”等内容。参考答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12.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的漫画,条理清晰地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画面的寓意。解析画面内容较多,介绍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同时,要注意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以理解漫画的寓意,注意结合“屈原是谁?”的标题加以理解。参考答案画面内容: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的四个人莫衷一是,左起第一个人手指指向上方,胸有成竹地说:“是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个人大张着嘴,口水外流地说:“是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个人侧脸看着前面两人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第四个人指着地上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寓意:透过画面中四个人物的语言和自信满满的神态,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极不熟悉,但不以为意,反而信口开河,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