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9414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它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代表作家作品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训练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感知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训练学生分析、鉴赏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理想、情操和美感。四、学时分配章、节/讲标 题学 时小计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小说绪论11

2、0第一章阿Q正传431第二章沉沦330第三章潘先生在难中330第四章莎菲女士的日记330第五章家321第六章子夜321第七章骆驼祥子330第八章边城330第九章华威先生220第十章小二黑结婚320第十一章围城431诗歌第十二章凤凰涅槃220第十三章死水220第十四章再别康桥3 2 0第十五章雨巷220第十六章手推车220散文第十七章乌篷船220第十八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22 0戏剧第十九章雷雨431合 计54495五、学分:3分六、教学内容:绪 论(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其阅读与鉴赏文

3、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学习作品选的方法。(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研读鉴赏,掌握其艺术特色及文化内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能力。(四)教学内容本课程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精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析。(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第一章 阿Q正传(一) 教学目的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创作思想,掌握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性格特点、思想意义及重要影响。(二)教学重点 阿Q形象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内核。(三)教学难点阿Q正传主题思想的多义性。(四)教学内容一、鲁迅的生平、创作道路

4、及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二、阿Q的性格及该形象的意义分析。三、作品的艺术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1、分析阿Q的性格特征。2、如何认识阿Q形象的思想意义。第二章 沉沦(一) 教学目的了解郁达夫的创作历程,通过沉沦把握作家以及该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题材的突破意义以及艺术风格。(二)教学重点 沉沦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 沉沦对传统小说题材的突破。(四)教学内容1、郁达夫创作概况及其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 。2、沉沦主人公形象及意义。3、文坛对沉沦的评价,如何认识沉沦题材的价值与意义。(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1、以沉

5、沦为例,分析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2、分析沉沦中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认识沉沦在题材上的价值与意义?第三章 潘先生在难中(一)教学目的了解叶圣陶的生平及创作历程,把握作家创作的主要思想主旨;学会评价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内涵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二)教学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的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 作家创作思想在该作中的体现。(四)教学内容1、郁达夫的文学思想、创作概况及其“为人生”小说的特点。2、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及意义。3、作品的艺术风格。(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1、分析潘先生这一形象及其意义。2、作品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6、莎菲女士的日记(一) 教学目的了解丁玲的生平及创作历程,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把握作家以及该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题材的突破意义以及艺术风格。(二)教学重点 莎菲形象分析及其意义;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 莎菲形象的突破性及时代意义。(四)教学内容1、丁玲的创作概况及其女性小说的特点。2、主人公莎菲的形象分析及意义。3、文坛对作品的评价,该作的价值与意义。(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1、分析莎菲形象的特点及意义。2、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意义及艺术风格。第五章 家(一)教学目的了解巴金的创作概况;掌握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觉新、觉慧形象);把握家的风格特色;理

7、解家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二)教学重点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觉新、觉慧等形象)。(三)教学难点家的风格特征以及家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四)教学内容1、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和基本风格特色。2、家中的人物形象(觉新、觉慧等形象)。3、家的艺术风格。(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1、分析家中的觉新这一人物形象。2、分析高觉慧这一形象及其意义。3、家的艺术风格的表现。第六章 子夜(一)教学目的了解茅盾的创作概况;掌握吴荪甫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子夜的风格特色;理解作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二)教学重点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三)教学难点子夜的风格特征作品的意义。(四)教学内容1、茅

8、盾小说创作概况。2、子夜中吴荪甫、赵伯韬形象分析。3、子夜所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风格。(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吴荪甫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2、子夜作为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特点。第七章 骆驼祥子(一)教学目的了解老舍的创作概况;掌握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骆驼祥子的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四)教学内容1、老舍小说创作概况。2、祥子及虎妞的形象分析。3、作品所体现的“京味”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9、1、分析祥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2、分析虎妞的性格特点。 3、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第八章 边城(一)教学目的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道路;掌握边城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边城的思想主旨与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边城对湘西理想世界的态度。(四)教学内容1、沈从文小说创作概况。2、翠翠及爷爷的形象分析。3、边城所寄寓的作家理想。4、作品所体现的诗化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翠翠性格特点。 2、边城的诗化特征。第九章 华威先生(一)教学目的了解作品发表的背景及意义;掌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

10、意义;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与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华威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华威这一形象的时代意义。(四)教学内容1、小说创作背景及意义概说。2、华威这一形象分析。3、作品所体现的讽刺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华威的性格特点及时代意义。 2、华威先生的艺术特征。第十章 小二黑结婚(一)教学目的了解赵树理的创作道路;掌握小二黑结婚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小二黑结婚的思想主旨、时代意义及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小二黑结婚中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四)教学内容1、赵树理小说创作

11、概况。2、小二黑、三仙姑、二诸葛等形象分析。3、作品所体现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三仙姑的性格及其时代意义。 2、边城民族化、大众化特征的体现。第十一章 围城(一)教学目的掌握围城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围城的思想主题的多义性与作品的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点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围城主题的多重含义。(四)教学内容1、小说创作背景。2、方鸿渐的形象分析。3、围城所体现的多重主题意蕴及文化价值。4、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特征。(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与讨论法。(六)思考与练习题 1、分析方鸿渐性格特点。

12、2、分析围城的艺术特征。第十二章 凤凰涅槃(一)教学目的 了解郭沫若的文学道路;掌握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艺术风格及时代意义。(二)教学重点分析凤凰涅槃的情绪特征和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诗作的浪漫主义特征。(四)教学内容1、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总体状况及凤凰涅槃的创作背景。2、凤凰涅槃的主要风格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地位和贡献。3、凤凰涅槃的情绪特征及浪漫主义特征。(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及练习题1、凤凰涅槃的主题思想。2、凤凰涅槃浪漫主义特征的表现。第十三章 死水(一)教学目的 了解闻一多的文学道路;掌握死水的思想主题、艺术风格及文学史意义。(二)教学重点分析死水的形式特征和

13、艺术风格。(三)教学难点诗作的“三美”特征。(四)教学内容1、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总体状况及死水的创作背景。2、死水的主要风格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地位和贡献。(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六)思考及练习题分析死水对“三美”诗学特征的表现。第十四章 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一)教学目的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体会再别康桥的多重情绪内涵,掌握诗作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重点 分析再别康桥的多重情绪内涵和艺术成就。(三)教学难点 再别康桥的多重情绪内涵。(四)教学内容 1、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总体状况及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 2、康桥再会吧的艺术风格。 3、再别康桥的艺术风格。 4、比较两首诗作艺术风格的不同、作出评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