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9214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荷叶伞(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荷叶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感受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会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会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的头饰,绿色雨伞、沙锤、歌曲爱,就一个字的光盘、生字卡。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引入,看图揭题1、猜谜引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口述的谜面,然后动脑猜出谜底。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

2、生们猜出谜底画,老师追问,你们喜欢画吗为什么(设计说明:猜谜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课堂变得活泼互动起来。)2、看图揭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画,你们想不想看(想),课件出示长满荷叶,开着荷花的池塘图,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再仔细观察荷叶,看它长得像什么在学生答出像伞后,老师追问:伞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荷叶伞。(板书课题)(设计说明:看图入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地画面,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这一环节中识字是目标,读书是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通课文,采用自读、互读、交流读等多种方式,给

3、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通过交流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识字兴趣,同时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拼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那就请大家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每人读一遍,在读中互相当小老师,教一教、评一评。3、自主实践,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2)请大家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看谁记得又多又快。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识记生字,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小组再选

4、代表交流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设计说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增强自主识字的意识。)5、识记生字出示生字卡片:(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2)全班齐读。6、给生字找朋友,积累词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划出词语,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还可以帮它们找到一些朋友吗(设计说明:让学生得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帮生字找到更多的朋友,让他们体验到组词后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识字的有心人。)(这一环节中识字是目标,读书是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识

5、字,在识字中读通课文,采用自读、互读、交流读等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通过交流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识字兴趣,同时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三、指导写字过渡:同学们认字的方法真多,你能够写好它们吗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观察字形,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2、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设计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自学能力。)3、重点指导姐、她中女字旁,横与撇相接不延长,亮、高上半部分占格一样,中下部分居田字部分横中线

6、以下,却字左宽右窄。4、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5、展示评价(设计说明:一年级学生接触写字不长,对于字的笔顺掌握得并不熟练,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为学生写规范字打下基础。展示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也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2、出示生字,口头扩词。3、指名读课文(设计说明: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及读课文的情况,采用口头扩词形式加大识字量,丰富学生的语言。)二、读题质疑。1、出示课题:荷叶伞(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荷叶伞在哪里荷叶伞有什么用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时候的荷叶(设计说明:借课题质疑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

7、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过渡: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中自然段的序号。2、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找5个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4、交流读后收获。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课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使学生能抓住课文中的两个情景,感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时使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四、细读课文,入境悟情。(一)学习第1、2自然段。1、下雨了,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多媒体显示下雨时荷叶的样子),让学生仔细

8、观察,然后说一说雨中荷叶的样子。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1、2自然段)3、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翠绿写出了雨中荷叶更绿了。站写出了雨中荷叶很直,很茂盛。)4、你觉得怎样读好这一段为什么(翠绿、站应重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设计说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雨中荷叶的挺拔的样子。)(二)学习第3、4自然段。过渡:雨中荷叶给谁当伞呢同学们看图(多媒体显示)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下雨了,小鱼、蜻蜓、青蛙在荷叶下躲雨)。2、小鱼、晴蜓、青蛙是怎么躲到荷叶下的(小鱼游、蜻蜓飞、青蛙跳)3、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它们躲雨时的动作不同)4、那么课文中是怎么写

9、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指名读,学生评议6、老师范读,学生评议7、你觉得怎样读好这一段为什么(把动物的名字和它的动作重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设计说明:多媒体显示小动物躲雨时的动作、样子,让学生在直观图中感知小动物躲雨动作的不同。初步感知荷叶姐姐的爱。)8、表演课本情景(1)你们想不想把小鱼、蜻蜓、青蛙在雨中的表现表演出来瞧,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和大荷叶呢!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台前表演,老师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拿出沙锤伴下雨声,并当评委,评评谁演得好。表演完后评委说一说谁演得好,并说出为什么师追问:在表演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课文中是一群蜻蜓,而表演中是一只),那

10、么一群是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解释。(2)重新指名进行第二次表演A评比谁演得好,为什么B老师当记者,采访小鱼、蜻蜓、青蛙,谈躲在荷叶伞下的感受,为什么C师:下雨时,在荷叶下躲雨的只有你们吗你们还看见了谁课文中写出了吗(引出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D采访荷叶姐姐,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为什么E师:学到这里,你们想对荷叶姐姐说什么让我们用课文中的句子一起赞美一下荷叶姐姐吧。齐读第四自然段。这里的别人指谁再齐读。(设计说明: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喜欢小动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角色非常感兴趣,因此表演起来也非常到位。这一环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表演

11、中不仅使重点字词得到了理解,而且把抽像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直观的理解表示不同动物的词义,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躲到荷叶姐姐伞下的小鱼、蜻蜓和青蛙,它们是多么的幸福、温暖、快乐,为进一步理解荷叶姐姐的爱心奉献,埋下感情的伏笔。)(三)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雨停了,荷叶姐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多媒体显示)1、学生看图。2、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3、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荷叶姐姐为什么笑4、自由读第5自然段,体会一下关心后的快乐。5、指名读,小组互读。(设计说明:在朗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荷叶姐姐那关心之后的满足,帮助之后的喜悦,爱过之后的幸福。)五、拓展迁移,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自

12、由读课文。2、你喜欢荷叶姐姐吗为什么3、指名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课文,互相评议。4、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想法吗(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设计说明:此环节意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的共鸣。对学生发言不苛求准确性,只要能联系实际,借助语言和认识,落实到情感体验上即可。)六、总结升华,课外延伸1、放歌曲爱,就一个字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让我们从小学会懂得爱、珍惜爱,努力回报爱。课下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得到过谁的爱,你又给过谁爱在你得到爱时,有什么感受在你给别人爱时,又有什么感受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设计说明: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爱的力

13、量,爱的伟大。在宽松的气氛中,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承担起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际任务。才能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设计总说明根据课本荷叶伞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多媒体动画,师生合作表演,小记者采访,激发了学生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诱发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读中增情;以境助读,境中动情;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生字教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自学落到实处,培养了自学能力。讨论合作,体现了协作精神。音乐中结束,发挥了艺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情感在共鸣中升华,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