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月幻孤独《李白之死》读后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9055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月幻孤独《李白之死》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月幻孤独《李白之死》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月幻孤独《李白之死》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月幻孤独《李白之死》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幻 . 孤独 - 李白之死读后感李白之死系闻一多先生就学清华学校时所作,是诗人早期创作的长诗之一。诗歌以“李白捉月骑鲸而终”这一民间传说为基础,加以诗的提炼与生发,写来慷慨激昂又哀怨动人。比起常被当作标签而贴在李白大叔身上的“狂 ”和 “醉 ”,闻一多更加强调的是李白身上若隐若现的另外一种东西 孤独。正是这种排遣不掉的孤独,驱使李白神思飞扬但又迷醉于幻想之境而不知返,终于在幻觉中沉江而死。与“孤独 ”比较起来, “狂 ”与 “醉 ”不过是派生的情感表现,是诗人试图驱散孤独的努力。本诗先以华宴已罢、杯盘狼藉、风流云散的画面开篇,烛光已残,灯火将熄,李白烂醉如泥,半梦半醒倒在餐桌上,面前还留着

2、各样的盘碟杯盏,满屋残余的辉煌与正漫延开来的冷寂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气氛更冷的令人打颤。“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热闹总是暂时的,繁闹过后剩下的便是无尽的孤独 长诗一启篇即描绘了李白欲挣脱孤独而不得的失败景观,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情绪基调一哀婉、凄清、迷离。而酩酊中的李白在孤寂当中又想起了那永远纯净、永远皎洁、永远温良、永远不背叛自己的月亮。纯净的月亮已经成了诗人孤寂中唯一的慰藉,月亮在李白的眼中才是真正的知己,真正的 “人 ”。于是李白才会把这种超脱不得的怨怼转移到月亮身上。而由于长时间的对月凝思,李白的幻觉出现了,他是这样的深爱他唯一的知己,以致于在他瞥至湖面时,居然产生了月亮落水的

3、错觉。于是,在酒精和孤独的冲击下,在丧失了理智的迷幻中,李白不顾一切地入水营救月亮 营救他的知己一一营救他心中这唯一的寄托 最后终于力竭而亡,沉于水底。在这里,闻一多故意改造了传统的民间传说,赋予了潇洒的李白以潇洒的结局。可这看似潇洒的结局背后却被诗人隐藏了孤独可悲,在细细品味思考中,我忽然感觉 李白献身于自己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又只是虚幻的假象。月亮其实永远不会掉入水中,它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这对于一位真诚的精神探索者而言,这不就是最可悲哀的结果么?李白之死运用了十分现代的写法,却又力避出现现代的术语,全诗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基本骨架,其中又不时穿插众多的历史史实及李白本人的诗句,这样就在虚幻的躯体上成功地披上了一件史实的外衣,从而使历史与现实虽然互相矛盾但又能互相解释,实为? Q 绝。对于此诗,有许多名家的赏析曰:此诗反应了闻一多“超脱于封建伦常秩序与价值观念”“ 追求个人理想的坚定”“ 对于西方文化气氛的隔膜”等。这些大而深的意义,对于一个还尚无人生阅历的学生来说甚为高深。不过我能从此诗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李白内心中深不见底的“孤独 ”,还有借李白之口转述“孤独 ”的闻一多先生内心的“孤独 ”。而闻一多先生的“孤独 ”也在李白先生的 孤独”中得以转化与释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