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89948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近年来,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方面,全世界都将更多地注意 力放在尘肺预防上。1995年4月,ILO (国际劳工组织)和 WHO (世 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职业卫生联合会(ICOH)的建议下发出 全球消 除矽肺国际规划”的号召,目的是提供一个广泛的国际合作领域,号召 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为在全球消灭尘肺而奋斗。尘肺是分布范围最广、 并且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职业病,在我国,尘肺的防治一直受到 党和国家的重视。建国55年来,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预 防尘肺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大中型矿山和工厂 尘肺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尘肺的发病工龄明显延长,尘肺病人得到

2、了相应的治疗和安置,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仍然是 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中小工业的兴起,使尘肺 危害更为严重,要达到消除尘肺的目标仍是任重而道远回顾总结55年来我国在尘肺防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相信对今后进一 步做好尘肺防治工作,最终达到在我国消灭尘肺将有裨益。依法治理粉尘危害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我国工业化建设高潮的开始。随着矿山开采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干式作业和机械化生产使企事业场所粉尘浓 度急剧升高,尘肺发病严重。粉尘危害的严重性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 决定,发出了防止矽尘危害的动员,并于1957年

3、和1962年先后召开 了两次全国防止矽尘危害工作会议。为贯彻国务院的决定,1958年卫生部和劳动部联合颁布了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该办法 对矿山实行湿式作业、通风防尘、个人防护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当时矽肺合并结核十分严重,两部于1958年3月又联合颁发了产生矽尘的厂矿企业防瘠工作的暂行办法。1963年7月两部又修订颁布了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这一系 列的行政规定和规章,虽然还难以提到立法的高度,但对我国防止粉 尘危害工作起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后在工矿企业欣起的技术革新 和技术革命,在卫生战线开展的矽肺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都是对国家 号召的积极响应,并取得了

4、巨大的成绩。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了防尘 工作的开展,致使尘肺发病率又严重回升。改革开放后,随着依法治 国理论认识的提高,依法治理粉尘危害也走上了轨道。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家抓紧技术规范和标准 的制订,先后颁布了 33项粉尘卫生标准和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尘肺病 理论诊断标准,出台了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职业 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和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等 行政法规。所有这些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依据和执法标准。同时,国 家连续3个五年计划中把尘肺防治研究列入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职业卫生防治法的制订是关系到职业病防治全局,也关系到尘肺防治的大事。

5、止匕外,法律的贯彻力度也亟待提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防止粉尘危害,一级预防是根本防尘降尘,工程防护是关键尘肺的病因是吸入致病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没有粉尘或控制粉尘浓度在容许的浓度之下,则可以消除尘肺或明显降低尘肌的危害,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因此,防止粉尘危害,关键是工程中防止粉尘 的产生和扩散。在国务院做出防止矽尘危害的决定后,工矿企业掀起 了技术改革新运动,首先是在矿山推广湿式作业,在矿井实行全面机 械通风,在扬尘点进行喷雾洒水。在机械制造行业实行密闭作业和局 部通风;铸造业中采用无矽或低含矽砂代替石英砂,应用水爆法开箱、 密闭清砂;耐火材料厂将原料传送置于地下等技术措施,都极

6、大地降 低了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减少了尘肺的发生。从全国尘肺流行病学 调查的资料看,比较19551959年间和19851986年间诊断的尘肺 病例的平均发病工龄,矽肺从 9.5年延长到26.2年,煤工尘肺从16.2 年延长到27.4年。可见,6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发 生尘肺的少,而90%以上的尘肺病人是在实施综合防尘措施之前开始 接尘的。矽肺病人的发病年龄也从50年代的35岁推延到80年代后期 的51岁。所有这些成绩都是综合防尘措施的结果。工程上的防潮措施 经过总结提高,形成了经典的防尘降尘八字方针,即 水、风、密、革、 护、宣、管、查”。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任何偏离这一方针的

7、作法都 将是事倍功半。劳动卫生标准的研制防止粉尘危害,必须把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卫生标准以 下。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简称卫生标准)是法规类的重要 技术规范,是评价作业场所劳动卫生条件、管理监督企业的重要依据, 是国际通用的系列标准之一。1950年,我国即翻译出版了苏联国家标 准工厂设计卫生条例 POCT132447。1956年国务院颁布的防止 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中即规定,车间或工作地点空气中含游 离二氧化矽10%以上的粉尘必须降到 mg/m3以下,这应该是我国卫生 标准的雏形。1956年6月30日,国家建委、卫生部批准了工业企业 设计暂行卫生标准(1011956), 1963

8、年正式颁布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J1 1962),其中包括矿物粉尘和有机粉尘共计11项,成 为我国正式颁布的第1个劳动卫生标准。该标准经修订后于1979年再 版(TJ361979), 一直沿用至今。标准中规定了 120种有害物质的最 高容许浓度(MAC),其中粉尘9项。1981年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 会下属劳动卫生标准分委会成立,从此劳动卫生标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的劳动卫生标准有243项,其中粉尘标准41个。这些标准主要是粉尘 MAC标准,也有粉尘测定技 术标准和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标准。应该提到的是,我国劳动卫生标准 研制正在逐步同国际接轨。1996年颁布了呼

9、吸性矽尘、煤尘和水泥尘 的MAC标准,对制订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标准 也做了许多工作。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矽的测定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由过去单一的焦磷酸法发展到X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开展健康筛检和健康监护,做好二级预防加强健康监护,保护工人健康在尘肺防治工作中,做好二级防护,对粉尘接触工人开展健康检 查和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尘肺病人,是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55年来,我国尘肺防治工作者做了大量限期的工作。1951年5月,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劳动卫生研究所。同年他们耐火材料厂 开展健康检查,发现矽肺发病严重,发病工龄短者近半年左右。1952年即在鞍钢矿山开展了矽

10、肺普查。1956年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 业矽尘危害的决定中就提出,厂矿企业应该对接触矽尘工人进行定 期健康检查。1957年由卫生部组织在部分省市开展了尘肺普查。1963年颁布的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对接触粉尘工人的健康检查的周期、检查项目、从业禁忌症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74 年1976年间卫生部又组织了全国尘肺普查。目前,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对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已成为常规。许多省、市在企 业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档案,纵向观察尘肺发生、发展情 况,分析报告健康检查结果,提出防止粉尘危害的建议,逐步由健康 筛检向健康监护过渡。1986年全国恢复、健全了职业病报告

11、制度,并 定期向社会发布,成为职业性健康监护信息的主要来源。1991年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进一步规范了职业性健康检察工作。对早期发现病人和高危人群,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控制尘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健康监护资料也成为制订卫生政 策的重要依据。尘肺诊断标准的研制尘肺诊断标准是十分重要的。1957年国家组织专家写出了我国第 一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即 矽肺病诊断标准(草案)后经试用和修 改,于1963年以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附录形式正 式公布,这就是通称的“6奔标准”。“6讲标准”奠定了我国尘肺诊断 标准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用标准规范职业病诊断的开始。随着临床经

12、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受到ILO国际尘肺X线影像分类法的启示,1983 年开始了对“63年标准”的修订工作。在全国尘肺防治专业工作者的广泛参与下,经过3年的努力,于1986年正式公布了尘肺X线诊断标 准及处理原则(GB59061986),简称“8算标准”。“8拜标准”是一 个非常成功的标准,对我国尘肺诊断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它 的主要贡献是:统一了我国尘肺诊断诊断标准;对尘肺X射线影像学取得了明确的认识,引进了 ILO分类法中大、小阴影和小阴影密集度 的概念及形态,大小的描述方法;编制了我国第 1套尘肺诊断标准片。任何事故都是一分为二的。“8算标准”在十多年的应用过程中也 渐渐显出了一些不

13、足,如某些分期的基线过高,有些影像学术语不规 范;随着X射线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过去 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 了新的认识;19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已落后于国际普遍采用的高千 伏技术。由于当时对标准片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原标准片的编制原 则和表达内容重点尚不够明确,标准片过多,应用很不方便等等。因 此,从1998年初开始对86年标准进行修订,目前修订稿已完成。修 订后的标准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上和 ILO完全接轨。对全肺总密集 的判定方法作了必要的修改,调整了 II期尘肺的诊断基准;对胸膜斑 的定义和识别有了明确的规定;删除了不规范的 X射线影像学术语; 增写了尘肺诊断读片的技术要求;研制了表

14、达小阴影标准密谋的组合 片,相应减少全肺大片标准片。调查研究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是极为广泛的,也是最早的研究工作。正是由 于50年代及60年代早期各地调查研究提供的资料,才使政府和企业 认识到矽肺的严重性,也才有以后一系列防治矽尘危害的政策和措施 的出台和实施。为全面了解我国尘肺发病情况及分布规律,1987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是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的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范例。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都参加了这次调查工作。本次调查研究所取得的资料从根本上摸清 了建国以来我国各历史年代诊断的尘肺及其在地理区域和工业行业的 分布,分析了不同时期尘肺发

15、病情况及死亡原因。更重要的是以这次 调查结果为基础,建立了通过职业病报告系统,成为我国尘肺病资料 的主要来源。尘肺治治疗研究从50年代开始应用中药活血化瘀的方法探讨治疗矽肺,到60年代后期开始的治疗矽肺药物筛选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动物实 验研究已证明,一些药物具有保护巨噬细胞、延缓或阻滞胶原合成的 作用。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依据,长期临床治疗实践亦证明,这些药物 对提高病人抵抗力、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鉴于这些 药物中有的长期大量应用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近几年开展的以减少 单药剂量和联合用药治疗矽肺的研究也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由于全身 麻醉技术的提高,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展了全肺大

16、容量灌洗治疗尘肺 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根据国家 八五”矽肺治疗研究课题的资料分 析,全肺灌洗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病症,特别是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 的病人,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但没有证据表明有延缓或阻滞纤维化进 展的作用。当然,对尘肺治疗的理论依据仍应该认真思索,治疗的指 导思想必须作适当的调整,否则,可能会走弯路。医学基础理论告诉 我们,纤维化是肺组织损伤的修复,是不可能消除的。同时,粉尘致 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也表明,粉尘致纤维化是一个慢性的、有诸多生物 学因素参与的生理病理过程。寻找治疗药物延缓或阻断纤维化的形成, 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有可能的;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理论价值。 这应该是针对纤维化治疗的指导思想。临床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问 题是,现有的一些生化、临床及胸部 X线检查均没有找到可以评价延 缓或阻断纤维化进展的恰当指标。另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