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891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九上:怎样读诗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设定了古诗词阅读技巧指导计划,具体步骤是“初读问读解惑美读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训练,很快深入诗歌内部情感,与诗、与诗人有一个深层的交流,并准确把握诗情,以到达做题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诗产生兴趣,树立独立阅读的自信心,为以后的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打根底。下面就以?小园为例表明以上教读过程。【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复习古诗词(学生不感兴趣)。我知道大家对诗不感兴趣,并不是不认同诗歌之美,我们以前也学过许多诗,美诗,大家也经常诵读于口,赞叹不已。只是面对一首新诗,我们无法很快的品出其中之美来,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同品味一首

2、新诗,探求一种很快对诗词进行深层阅读的办法。请翻到?小园,现在我们齐读。(生齐读。)师:读得不错,没有错字,但能听出来对此时感受不深。再自读一遍。(生笑,之后读。)师:请复述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复述。)师:请结合标题分析,本诗重点描写什么生:小园。师:为什么生:以“小园为题。师:对!围绕小园还写了哪些内容师:我给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找出读不懂的地方(生认真地画出问题。)师:请将找出的内容联系起来,想象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生边读边问,互动解决问题,复述概括。)师:说出你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的疑点,或者把你们讨论的成果拿出来给大家分享,请自主发言。生:“水影动“深树,什么是“深树师:

3、有人能答复吗生:深色的树,可能是枝繁叶密的树吧!师:真棒!超出老师的想象。生:可是“水影是如何动“深树的呢师(启发):“水影是什么影生:树在水里的倒影。师:“动怎么动生:风。师:对!继续你的思路,说下去。生:树影倒映在水里微风一吹,水中的树影就动了。师:美吗静动结合。想象一下。生:我们讨论了一下“山光窥短墙一句中的“山光。师:如何生:同学们回顾起以前学过的“山光悦鸟情“山光物态弄春晖的句子,认为“山光是指“山中的风光。“窥是偷看的意思,“山光看短墙。师:为什么要看短墙“短墙是什么墙生(站起来答复):短墙是不是小园的围墙,山里的风光在看小园的围墙。师:对,但不是看墙。生:是在看墙里的景色。“窥拟

4、人手法,表明小园里的景色太美!师:真棒!了不起!请大家重读这两句诗,闭眼品味小园之美。“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生:照做。师:水影动深树,园内之景,正面描写。山光窥短墙,是什么写法生:侧面描写。师:效果是什么生:山光已很美了,但还要偷看小园,投来羡慕的眼光,表明小园太美。师:对,这本来是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而探头探脑,看园中。大家说妙不妙,美不美!生(兴趣大增):美!有些同学脸上露出了笑意。师:让我们继续我们的揭秘。生:“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我们重点讨论了一下“一半入斜阳,不懂什么是“一半。师:以前我们学过“一半的诗句吗生:不解。师:请大家

5、看窗外,现在正是斜阳余晖之时,有“一半“一半吗以前我们还学过 “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句子。生(顿悟):我知道,是一半被斜阳照到了发出亮光,一半没有照到发暗。师:什么被照到了生:黄叶。师:对,是秋林满地的泛着金黄的树叶。在斜阳照下一明一暗,色泽层次清楚,尽显秋林之美。师:请大家闭眼回味。师:继续我们探索。生:“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是在写小园之物。(同学们对此诗是越来越有感觉了)。师:有什么特点生:竹、菊是高洁、贞美、劲节的象征。师:和“人“我有何关系生:以物来写人,由物及人,诗人就象物一样高洁、贞美。师:拍桌叫好!则读到此时,这个“人和物已经是化二为一,物我两忘了,表明什么生:诗人已经陶醉于小园之

6、景中。师:请大家闭眼想象以上几句诗。品位其中美!师:“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中“小立是什么生:小立一会。师:是“小立一会吗生:不是,是从“斜阳到“新月初升立了很久。师:为什么生:因为诗人被小园之景所陶醉,不知不觉被吸引住了。(拖口而出)。师:真棒,现在齐读。(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被提起来了。)生:美美的在读,带领情感在读。师:这首诗写的美吗生:美!师:此诗写出了什么情感写出了一个什么形象生:对小园的喜爱之情,一个孤高清洁的形象。师:请大家总结诗中所写之景和所塑造的形象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意想、意境、情感的关系。师:现在请大家动笔做题。注意一定要语言标准。师:巡回观看,点评,夸奖!做完之后,又将已打

7、印好的前人赏析文发给大家,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感慨,原来刚刚自己的分析也不次于大家的分析。我相信此时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信心。自信从孩子们的眼里发出了光亮。师:大家的聪慧才华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大家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我,相信大家以后在鉴赏古诗时,一定会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痴迷。请大家趁热打铁看另外一首诗?溪居即事。生:初读问读解惑(讨论)美读训练(这次学生主动性强了,兴趣也高了。)【案例分析】阅读是一种交流心灵和精神,读者和作品,读者和作者的交流。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阶段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把自己置身于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诗歌的阅读又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为它凝练、集中、含蓄,又具有跳跃性,且离我们的生活又远,所以学生们很容易厌倦。不容易快速投入,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引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