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890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2018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

2、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

3、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1课时分物游戏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

4、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5、,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6、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材P5859,小数目物品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7、过程。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动物王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不,小猴子兄弟过生日,它们为小猴子准备了一个生日宴会,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想请我们的同学帮它们分一分食物,大家愿意吗?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分桃子。(1)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2)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3)引导学生把各种分法进

8、行分类,把每份同样多的找出来,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4)介绍“平均分。2.分萝卜。(1)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2)指名汇报,说说自己平均分的方法。(3)小结: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只要最后做到“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可以。3.分骨头。(1)学生独立分一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分的方法。(2)引导学生用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的方法记录自己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3)学生阅读书上的平均分的记录过程,在小组内讨论。(4)集体交流。教师重点讲解第三种画圈的方法。(5)组织学生用画圈的方法对前两个活动进行记录。三、稳固练习,应用拓展(PPT课件出示)1.完成教材P59“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9、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展示记录过程和结果。2.完成教材P59“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展示记录过程和结果。3.完成教材P59“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展示记录过程和结果。4.完成教材P59“练一练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展示记录过程和结果。5.完成教材P59“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后,再实际摆一摆,圈一圈。指名汇报,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鼓励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五、布置作业?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

10、之处1.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拟难理解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得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三次“分一分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三个活动层次清楚,由分实物到学具再到画图,让同学们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不断积累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2.在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上能让同学们在自主经历分物的过程中,先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可以一根一根分,两根两根分,三根三根分但不管怎么分,分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从中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缺乏之处合理安排时间与板书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再教设计理解“平均分很重要,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分物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在动手操作上不要仅限于摆一摆,还要进行画一画的训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