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88194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磷进入水体[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氮磷进入水体 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 .doc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 徐军 赵晓 在目前我国地表水系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人们开始遍寻蓝藻破解妙法之时,日前,从浙江省临安市传出佳音 : “植物系统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为处于XX流域源头的临安市做好护水文章又添新笔。护“肾”妙方 作为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临安市环保局两年前与浙江大学、 XX市环保局合作,利用青山湖水库的 3675 平方米淹没区,由临安污水处理厂开展日处理 2000 吨尾水的试验。试验有针对性地指向氮、磷。监测数据表明,试验区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 95

2、以上,亚硝态氮去除率为 99以上,总氮去除率达 6080,总磷去除率为 6080。实验还表明,这套系统去除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效果优于常规物理化学方法。 处理后的水体清冽, 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水标准。以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 XX 大面积蓝藻集中暴发,众多的人工治理措施没能有效解决湖水的富营养问题。 浙江大学杨肖娥教授负责这一课题核心,就是用植物来解决水体污染,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微生物联合作用, 对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进行聚集、 分解、转化和吸收。这套系统净化技术从营养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出发,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设计了物理、微生物等 5 个生态子系统, 发挥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多学

3、科交叉优势,把生物膜技术、物理生物脱毒技术、陆生植物浮岛技术及传统的农业轮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植物生态系统, 将污染水体中的氮磷转化为生物资源取出和再生利用, 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从根本上解决地表水系富营养化难题。全过程参与项目研究的濮培民研究员认为, 当“技术”在被污染、破坏的生态面前遭遇难题时,只有“生态”自己出马才最有用,“到最后,还得让生态系统来修复生态系统。 ” 工程现场堪比生态公园 此项目的工程现场如同一个绿色的 “生态公园”,景色秀美 : 梭鱼草、再力花、旱伞草、天堂鸟等水生植物和谐相处,鲜花绿草相得益彰;沟渠中流淌着清清溪水,小鱼小虾怡然自得,成

4、群畅游。工程将反复选择出来的多种能高效吸收利用氮、 磷植物种质资源与高效净化物理填料有机结合起来, 普通的植物就变成了适合工程用的特殊植物。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铁珩院士认为, 此项目对直接解决饮用水源区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相信对于加快 XX蓝藻治理步伐,提升 XX“防、控、治一体化”治理的科技水平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源头护水也减排 临安市地处 XX流域源头,地理位置特殊。 由于担负着为下游提供饮用水源的责任, 临安市始终把环保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贯注重发挥好杭嘉湖“鱼米之乡”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近年来,临安市更加注重“源头护水” ,坚持引进高科技、轻污2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染项目,先后建成市区污水处理厂与青山污水处理厂两大污水处理项目;此次又在深化尾水处理上迈出了成功的创新步伐。据浙江省科技厅统计,如果利用这套系统对全部尾水进行处理,一年能减排279 吨碳,10.8 吨磷, 930 吨 COD,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