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9877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力学实验试题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预习报告1. 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fl=20Hz,则f3=_180Hz_2. 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正椭圆3. 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斜线4. 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1个X6. 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X基础力学实验绪论预习报告1. 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静态应力测试_、材料力学性质测定、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2在力学测量中,对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的精度,常采用 对

2、称测量法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丁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对于没有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用冬来表示该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则正确定义名义屈服极限的图2. 测定E的实验中施加初级载荷的目的是A BA.预热仪器 B消除接触缝隙 C在试件中施加预拉力 D使弓形曲板变成平板3测定E的实验中,试件两端施加的载荷AA应控制在比例极限以内B应控制在屈服极限以内C应控制在强度极限以内D最后拉至试件破坏4材料拉压性能实验需要以下哪些仪器、设备和工具:弹簧秤、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 电子万能试验机、

3、集线器、万用表、预调平衡箱、计算机。答:钢板尺、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计算机5.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行为分为弹性阶段_、屈服阶段_、强化阶段_、颈缩阶段 四个阶段。6. 低碳钢拉伸时的三个重要的强度指标为屈服极限_、强度极限和比例极限.7. 低碳钢拉伸时的两个重要的塑性指标为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_。2.破坏后试件的标距4.破坏后断口的最小直径6.试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量8.卸载的速度10.横向变形因数12屈服极限载荷14.测试坏境的温度和湿度|在以下数据中:1. 加载前试件的标距3. 加载前试件的横截面直径5.试件两端的载荷7. 加载的速度9 弹柱模量11比例极限载荷13.强度极限载荷& 低

4、碳钢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1; 2; 3; 4; 5; 6; 12; 13 低碳钢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一一3; 5; 6; 12 铸铁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 5; 13 铸铁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一一3; 5; 13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实验报告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为(1) EA(1)BC(3)D1.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为(1)A(1)B(3)D铸铁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为03.A(1)BC D低碳钢拉伸至破坏时断口的形状为4.C铸铁拉伸至破坏时断口的形状为 K铸铁压缩至破坏时断口的形状为6.ABC7.关于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材料应力一应变曲线中的应力又称为名义应力,

5、它是由试件收到的轴向拉力除以 的A加载前试件横截面的初始面积B加载过程中试件横截面的即时面积C拉断后试件端口的面积 D初始面积和断口面积的平均值 低碳钢拉伸时名义盈利比时间横截面积上的实际应力大X 低碳钢拉伸时用名义应力代替实际应力是偏于安全的。VA_得到金属材料扭转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1扭转实验需要使用以下的哪些仪器、设备和工具:百分表、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电子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扭转实验仪、 电阻应变仪、x-y函数记录仪答: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百分表2. 一万用表、3.实心圆轴的直径如则该圆轴横界面的极惯性甌=,扭转截面系数码4.扭转实验测定切变模量G中采用增量法减少测量误差

6、5.每级测定切变模量的计算公式是G 一 ”金属材料扭转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实验报告铸铁圆轴受图示外力偶的作用至破坏,则断口的大致位萱为12 3 4 -12 3 41.2. 对于低碳钢的扭转实验扭转至破坏后断口的形状为ABC D导致扭转破坏的原因为A 横截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材料抗拉强度 EBD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超过了材料抗剪强度C 45的斜截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拉强度D 45的斜截面上的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剪强度3. 对于铸铁的扭转实验扭转至破坏后断口的形状为ADm(J B(7CD导致扭转破坏的原因为 二A 横截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材料抗拉强度B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超过了材料抗剪强度 K 45的斜截

7、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拉强度D 45的斜截面上的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剪强度弯扭组合实验预习报告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下表面测点处包含横截面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 A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中性轴测点处包含横截面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2.AB ElD-1TT(J粘贴温度补偿片的元件应ABC D与被测试件的长度相同与被测试件的形状相同与被测试件的体和相同 与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相同3.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1为了测定实验圆轴表面的主应力,直角应变花可否沿任意方向粘帖?为什么?答.可以。“矗了应力圆是点圆之外,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单元体的位置都是唯一的,应此不论直角应变花沿那个方向粘贴,只要测岀平面应力

8、状态下的三要素比和心,那么就可以计算岀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 方位。2.在弯扭组合变形的电测实验中,在圆轴的同一个横截面的外表面处布置三个直角应变花,其电4和位于上 下表面处,C位于水平直径的一个端点处,每一个直角应变花夬在中间的一个应变片都与轴线方向重合。应变 花中的每一个应变片都用一个数字来命名,如下图所示。1,才 z7直合2占合5C 8、3、6 如果要测定该截面上弯矩的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哪一个或最少哪几个应变片的应变 值?(不计温度变化的影响)2或5 如果要测定该截面上扭矩的值(不计弯曲切应力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哪一个或 最少哪几个应变片的应变值? 7; 9压杆稳定测试实验预

9、习报告1. 关于长度因数|J,正确说法是_B_A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M越大B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M越小C其他条件相同时|J越大,压杆的柔度越小D其他条件相同时|J越大,压杆的稳定性越好2.关于柔度j 正确的说法 A其它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2越大M 其它条件相同时压杆越长,丄越大M 其它条件相同时压杆越粗,2越大 其它条件相同时丘越犬,丄越大3.关于压杆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A其它条件相同时2越大,压杆的稳定性越好 B要让欧拉理论可用,应使压杆的柔度进尽可能大C 其它条件相同时轴向压力越大,临界力越高D 其它条件相同时轴向压力越大,临界力越小4在以下所列的仪器设备中,压杆稳定实验所需要的是

10、电子万能试验机,双向引伸计,压杆稳定试验台,百分表,数字测力仪,计算机 答:压杆稳定试验台;数字测力仪;计算机5.两端球形较支的压杆,其横截面如下图所示,该压杆失稳时,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半径j二:解:在约束条件相同的情捉下,压杆失稳将绕横截面上的弱轴发生,因此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半径为6已知某理想中心的压杆的长度为1,横截面的惯性矩为I,长度因数为p,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则其欧拉临界力Fcr=EI(府7.辭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灯横截面的惯性半径炕长度因数为则该压杆的柔度尸纯弯曲实验预习报告一、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施加初始荷载的目的是:1、2 1预热仪器2消除接触缝隙3在试件中施加预应力4使电阻

11、应变仪产生初读数二、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采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31、模拟静载的效果2、消除温度变化造成的测试误差3、消除电阻应变仪的初读数造成的误差4、将荷载控制在线弹性范围内三、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温度补偿片的作用:21、消除环境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2、消除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干扰3、消除环境温度对电阻应变仪的影响4、消除环境温度对预调平衡箱的影响四、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测点读数调零的工作应该在2进行1、2、3、4、加载前加初始荷载后每级荷载读数完毕前每级荷载读数完毕后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能正确检查测试结果的“线性规律的是 W B EC D同一测点的线应变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比例关系不同测点的线应变在同一级载荷作用下沿梁高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受拉和受压区测点线应变的正负关系和对称性中性层处测点的线应变是否接近于零五、纯弯梁电测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弯扭试验台在正弯矩的作用下弯曲正应力沿梁高的分布规律是 WBCD中性层出测得纵向线应变不为零的原因是:加载图式不正确,导致主梁的测试不是纯弯曲 电阻应变仪没有精确调零施加了初级荷载中性层处应变片粘贴不正确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