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87256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种英译本摘 要: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 ?春景脍炙人口,用 词精炼,哲理深刻,吸引了诸多翻译学者的关注,他们致力 于将如此寓意丰富的文化成果传播至世界。文章选取许渊 冲、杨宪益和卓振英对这首词的三种英译本,从美学视角的 意境美、音韵美、意思对等和形式对等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对 比评析。关键词:蝶恋花 美学 音韵美 意境美 对等一、引言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 财富。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更 为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走进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 文化。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浓缩,囊括 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

2、维方式等内容。这些 诗词辞简理博,诗情画意,哲理深刻。译者在诗词翻译界达 成了“翻译是艺术,是再创作”的共识,因此诗歌翻译工作 实属不易。由于诗词结构形式特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需 考虑到诗词美感、风格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翻译的内容美 和形式美。为此,翻译大家许渊冲总结出诗歌翻译的“三美” 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以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春景为例,选取许渊冲、杨宪益和卓振英对这首词的三种 英译本,从美学视角进行对比评析。二、原文赏析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是北宋著名

3、文学家苏轼遭贬后所作的一 首婉约词,将仕途不畅的强烈失落感投射至花草树木。该词 通过描写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和被贬途中的失意 心境,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宦 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奈。上阕表达词人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阕描 述墙外赶路的行人对墙内欢快生活的眷顾与惆怅之情。词人 通过描写春天的景和人,表达自己欲奋发有为却终未能如愿 的落寞之情,将遭贬后的心理历程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清新 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三、译本评析译文一:Butterfly in Love with FlowerRed Flowers FadeRed f

4、lowers fade,green apricots appear still small,When swallows passOver blue water that surrounds the garden wall.Most willow catkins have been blown away,alas! But there is no place where grows no sweet grass. Without the wall there is a path within a swing. A passer-byHears a fair maidens laughter in

5、 the garden ring.The ringing laughter fades to silence by and by ; For the enchantress the enchanted can only sigh.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译文二:Die Lian HuaSpring SceneLast red of blossoms fades,Green are the apricots and small;Now swallows skimWhile emerald waters wind about the house , And th

6、ough most catkins have been blown away No place on earth but the sweet grass will grow ! Within the wall a swing,without the highway; There,passersby,And there sweet girlish laughter,But all too soon it fades away,that laughter, Heart-breaking for a man with too much heart! (Translated by Yang Xiany

7、i)The Butterfly Fluttering around the FlowersSwallows darting,thlimpid stream does past thhouse flow;Flowers fading,unripe apricots are hanging green. Fewer are willow catkins,for winds oft blow, Yet everywhere fragrant grass and plants are seen! On this side of thwall thpasser-by is on this way, An

8、d a maid giggles on the swing on the other side.No more gigglings heard when footsteps fade away : Alas,the dumb should have the loving defied ! (Translated by Zhuo Zhenying)这三种译本各有千秋,总体上都较为忠实地保留了原文 的内容。笔者结合诗词的审美功能,将美学划分为意境美、 音韵美、意思对等和形式对等四个方面,以此为标准对三种 译本进行对比评析。(一)意境美意境指通过对情景交融的形象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心 驰神往的艺术境

9、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的客观反 映,称为“境”,二是词人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称为“意”。 意境是中国古诗词的灵魂和精髓,因此译者在诗词翻译时需 妥善处理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句中,卓译将“花褪残红”译为“Flowers fading”,使“残红”这 一意象缺失,无法体现出原文情深意远的意境。许译将“残 红”“青杏”“绿水”这些意象分别处理为“ Red flowers”“ green apricots”blue water”,杨译则将其译为Last red of blossoms” “ Green are the apricots

10、”“ emerald waters ”。后者用“ emerald” 虽然能很好地体现水之“翠绿”,但前者将“绿水”处理为 “blue water”,借助“blue”的“悲伤”之意,实现意象转换, 以实生虚,境生象外,更加符合原文的意境。“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句中, 卓译将“墙内” “墙外”直译为“ on this side of th wall ”和“on the other side”,略显刻意生硬。而杨译和许译运用“without” 和“within”两个虚词,通过头韵的手法,无形中赋予译文 空间层次感,缓解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表达方面存 在的差异问题。这样处理

11、恰好与古人对意境的诠释不谋而 合,即借助想象营造的虚境,同时这也是意境的最本质之处、 最精华之笔。杨译和许译在总体上都采取了归化策略,更好 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二)音韵美 所谓音韵美,即保持原诗词的神韵,使其读起来琅琅上 口。即便译者在处理译文时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意境美,如果 没有音韵美,译文也无法完全保留原文的风格。由此可见, 音韵美在诗词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英语中没有 与汉语诗词逐一对应的音韵规则,但译者可以利用英语语言 规则达到原文的音美。许渊冲、杨宪益和卓振英在处理蝶恋花?春景的译文 时,都着重注意押韵。许译结合隔行韵与双行韵,通过“ababb” 的格式,即上阙第一行“sma

12、ll”与第三行“wall”押韵,第 二行“pass”同第四行“alas”押韵,第四行“alas”又同第 五行“grass”押韵,而下阙第一行“swing”与第三行“ring” 押韵,第二行“passer-by”同第四行“by”押韵,第四行“by” 又同第五行“sigh”押韵,把整首词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和 谐与凝重之美。卓译运用隔行韵“abab”,上阙第一行“flow” 与第三行“blow”押韵,第二行“green”同第四行“seen” 押韵,而下阙第一行“way”与第三行“away”押韵,第二 行“side”同第四行“defied”押韵,让读者的听觉得到偷悦, 同时也把读者引入原文的意境。杨译

13、在音韵美方面稍显欠 缺,仅在下阙的第二行同第四行都用了 “laughter” 一词,勉 强算作押尾韵。(三)意思对等翻译是在通顺准确的基础上,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 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文学或非文学翻译时, 译文都不能偏离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否则翻译就失去了其 实质性的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译者 在处理这些内涵深蕴的中国古诗词时必须保证译文与原文 的意思对等,忠实于原文的中心思想,使译文的读者的反应 与原文的读者的反应相同,才能促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 去”。卓译将“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处理为“ everywhere fragrant grass and plan

14、ts are seen ”,回译为“到处可以看见芳 香的花与草”,如此处理忽略了原文字里行间的隐藏蕴意, 与原文意思不对等。杨、许分别将其译为“No place on earth but the sweet grass will grow” “ But there is no place where grows no sweet grass”,其中“no”以元音结尾,余音袅袅。 许译连用两个“no”,与诗人失意落寞的心境更加吻合,形 成意思对等。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一句中,卓译将“笑”处理为“giggle”,但“giggle”通常指“因感到有趣、 尴尬或紧张而傻笑”,显然与原文的中

15、心思想背离。杨译和 许译选用“laughter” 一词,更能与原文形成意思对等。(四)形式对等古诗词英译中,译文不仅要与原诗词中的字、词、句对 等,句子数量、长短以及是否押韵也要与原文一致,实现灵 活地对等。纵观原文,全文共 70 字,分上下两阕,各五行。 三种译文中,许译上下各五行, 75 个词,琅琅上口;杨译上 下各六行, 71 个词,但押韵方面略显欠缺;而卓译上下各四 行, 68 个词,基本做到押韵对仗。由此看来,三种译本都考 虑到了形式对等,用词数量与原文基本一致,许译在词行方 面更是与原文如出一辙。四、结语中国古诗词的英译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其要求 更高,规则更严,更要遵循美学

16、标准。首先要注重意境美, 尽量译出原文的深层内容。其次应追求音韵美,最后保证与 原文意思对等和形式对等。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译本在某 些方面存有相似之处,卓译运用双行韵,但在意境美、意思 对等、形式对等方面有待改进,杨译忠实原文,但音韵方面 稍有欠缺,而许译句型丰富多样,从音韵美、意境美、意思 对等和形式对等来看无疑与原文风格最为契合,更胜一筹。(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翻译策略与中国 文化推介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3A125、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2017B37的部 分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戴玉霞.飞鸿踏雪泥诗风慕禅意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苏轼诗词翻译中禅境的再现J.外语教学,2011,(9): 105-109.2顾正阳.古诗词英译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