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8637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十五课凡卡说课稿临川湖南小学 曾小群各位老师 : 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凡卡。一、 说教材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因此,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外国名篇名著”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二、说学情

2、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来 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本学期提出了两项阅读的新要求,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前几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本组课文应该进行较为综合的练习,而凡卡则是难得的例文。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2.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描写的

3、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说教学重难点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 和难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 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 8、10、15 自然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 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学生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 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学习课文的细节描 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五

4、、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1.在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 活的悲惨遭遇, 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 非人生活。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 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六、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初设疑问 由“圣诞节”这一西方节日谈起,此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那样隆重。当我们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时,在19世纪的俄国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凡卡

5、,在最快乐的圣诞节夜里,孤零零的正边哭边给他爷爷写信,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快速读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读书就有了热情)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作者叙述的内容、信的内容、回忆的内容。 (二)重点段落,精心研读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必须突出重点段落,才能触类旁通。信的内容中,重点感悟是“凡卡学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忆的内容中,精读“凡卡与爷爷砍圣诞树”(第1 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导感悟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过程如下: 师: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给

6、你的印象最深刻? 师:那好,大家再认真阅读这些内容,看看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学生自读本段)生:我对凡卡挨打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过“揪”、“拖”、“揍”这些词,我仿佛看见了凡卡挨打时满地翻滚的样子。生:我对老板娘拿鱼嘴“戳脸”,伙计们“捉弄”他,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拿凡卡不当人,我们仿佛能听见凡卡挨打时痛苦绝望的惨叫声。师:说得好,体会得很深。还有想说的吗?生:我对凡卡挨饿这件事情感受很深。从“一点面包、稀粥”等词我能体会到凡卡几乎天天挨饿,我仿佛能看见他瘦得皮包骨的样子。生:我对凡卡挨冻、睡不好这些内容同样感受很深。“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

7、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还有一处“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从这些内容中,我仿佛能看见凡卡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的样子。师:大家体会得多深啊!从凡卡受到的这些苦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什么? 生:他的命运很悲惨! 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了凡卡的悲惨生活。 凡卡回忆的“快乐”生活,是和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这一段放手学生去读,读出凡卡的快乐和爷爷的有趣。读后教师质疑:课文写了凡卡学徒生活苦,为什么又回忆凡卡乡下生活的“

8、快乐”,这是不是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这样写更反衬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 凡卡的末尾段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号结尾,作者没有告诉读者小主任命运的最终结局,对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拓展想象的空间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去共同完成这个悬念,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师:小凡卡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后,跟自己的学习伙伴交

9、流或讨论一下。七、说板书本文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交织着写信、回忆、叙述三条线索,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运用板书有意识的把文章按线索列为两大块,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附板书设计:15.凡卡写信 回忆 八、说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我引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句、段,自主学习,让他们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读自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成功的喜悦。抓课文重点段教

10、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然后抓课文的重点句“我没有指望了,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再引导他们从这句话中,自主提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没有指望了?”“文中的狗过得好吗?”学生提了不少问题,我从中选几个,提出自学要求。最后我问:“凡卡为什么会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明白了,凡卡悲惨的命运是当时黑暗社会造成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我在教凡卡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并设置问题启发思考:凡卡的现实生活如何?他对乡下爷爷是怎样说

11、的?学生必须在自已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悲惨的,痛苦到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的程度。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理解到:凡卡的现实生活是帮老爷看小孩,收拾鱼,因此经赏常挨打,没好吃,没好睡,连双鞋也没有。但凡卡对生活还是抱有指望的,指望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所以,他趁老板一家去做礼拜的机会,跪在台前给爷爷写信。不过,乡下的生活很艰难,守夜,砍圣诞树都是挨冻受冷的活儿。但比起莫斯科的生活,他觉得至少不孤独,乡下还算是穷人呆的地方,所以,在凡卡眼里,爷爷是那样乐观,乡下之夜是那样美好;砍圣诞树,即使要被冻僵,也变得那么美好。可见,凡卡的现实生活确实没有指望,太痛苦,太悲惨了。根据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情感投入,学有所悟,能以较好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整节课完整紧凑。今后教学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要多研究,这样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2014 5 23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