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8575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市中区2011届初中毕业会考适应性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罗汉中学年下初三一调试题 语 文 第卷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忍俊不禁(jn) 坚韧(rn) 悲怆(qing) 惟妙惟肖(xio) B、怏怏不乐(yng) 蹒跚(shn)绮丽(q) 鳞次栉比(ji) C、鲜为人知(xin) 拮据(ji) 伫立(zh) 锲而不舍(qi) D、参差不齐(ch) 点缀(zhu) 抽噎(y) 戛然而止(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愧怍 落弟 琐屑 中流底柱B、清冽 娴熟 寒噤 长途跋涉 C、托辞 恻隐 羁拌 断璧残垣D、汲取 褶皱 赢弱 语无伦次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关联词语正确

2、的是()没有什么失职,()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A、虽然但只有才B、因为所以只有才C、不但反而所以就D、即使也只要就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犯罪嫌疑人正襟危坐地接受着公安人员的讯问。 C、昨晚,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一台惟妙惟肖的音乐会。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这位聋哑女作家有作品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中再塑她生命的是老师莎莉文。

3、B、法布尔这位英国生物学家,其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课文绿色的蝈蝈选自此书。C、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其中“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D、“后来听说朝廷要招安,他便踢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 这一情节写的人物是水浒传中的李逵,他性格豪爽,鲁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二、文言文阅读: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

4、”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乎不知已,而信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注释:牟:地名,在山东。 刍:柴草。 越石:地名。 骖:车前三或

5、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暴:猛、急。 诎:通“屈”,屈服。 信:通“伸”,伸展。 鬻(y):卖。 行:德行。 辞:谢罪、道歉。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晏子遂以为上客:于是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人应之曰/奉命与危难之间 B、息于途侧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吾以子为忘/ 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晏子到晋国去,在中牟见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这人叫越石父。 B、晏子用左边拉车的马赎回了越石父,

6、并和他同坐一车回齐国。 C、越石父是一个非常傲慢,不懂得报恩的人,因为晏子救了他,他还想与晏子绝交。 D、晏子是一个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人,他不仅救越石父,而且把他奉为上宾。 第卷三、翻译、默写和诗歌鉴赏:22分9、翻译下面这两个句子:6分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译: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 。10、诗词赏析:(每题2分,共4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11、古诗词默写:(每句1分,共12分)关睢

7、一诗中,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的诗句是: , 。水是眼波横,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我军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 ,白露为霜(诗经)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岑参可怜后主还祠庙, 。. 登楼杜甫吊影分为 ,辞根散作。望月有感白居易,今日又南冠。别云间夏完淳手中各有携,。羌村三首杜甫烽火,心中自不平。从军行杨炯四、说明文阅读:12分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6世纪初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有收藏中

8、最令人着迷的珍品。2004年初,该馆声明,近500年来,蒙娜丽莎画布上越积越厚的清漆膜无法清除,其画面变黄变暗,正在失去光华,而传统的润色处理方法也无法阻止“蒙娜丽莎”迅速老化。幸运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援助。也许读者会问,航天局有什么技术能够修复博物馆的珍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蒙娜丽莎”似乎无关的话题。在距离地面200500千米的大气层中,广泛分布着单原子氧。这种单原子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在近地卫星轨道上(距离地面200一300千米)运行的早期航天器,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少不了要与大气层中的单原子氧“亲密接触”,那些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涂层外壳,就会像刺洋葱一样,被一层层

9、地腐蚀掉,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所以,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几年后,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由此看来,性质特别活泼的单原子氧,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当然。要不要对蒙娜丽莎实施

10、“单原子氧清污手术”以及什么时候来实施,还有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论证,毕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价值连城。不过,从技术上说,让“蒙娜丽莎”焕发青春,让她的微笑更加灿烂是大有希望的。12、题目中的”岁月痕迹”指的是什么?(3分)13、第段的内容与修复古油画有什么关系?(3分)14、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3分)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15、举例说明第三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五、散文阅读:20分江 南 雨凤 潇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

11、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

12、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nqu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

13、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