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98549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一、 问题教学源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只靠传承接受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培育出时代需要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速发展的学习化社会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拒绝纯学科知识的教育,要求先成人后成材。基础教育关注可持续学力的形成,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现,关注学生初步的信息能力的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以传统主体的消解为前提。它需要建立以克服偏见,化解嫉妒,尊重错误等为要点的现代主体。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成功的基础,合作学习是有效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真正意义上的

2、探究学习是学生主体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地生发新的真实问题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单纯传承接受,知识灌输,最美好的结局也只是生产复制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和思考批判的精神,具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问题教学就此产生。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欣赏和宽容学生的真实问题,并让学生主动面临问题,独立地和合作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地萌发出新的问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问题探究式

3、的学习。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批判力和创造力。二、问题教学与教学提问的联系与区别问题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提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问题都是它们呈现的方式,都是实现各自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然而支撑它们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不同,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大不同。传统的教学提问,教师在课堂启发和引导的全部问题,都是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四大特点:第一教师主宰课堂提问,学生没有自主提问权。第二教学问题线性相连,问题环环相扣。第三问题答案明确唯一,评价的主体是教师。第四教学成功的标志,是问题的最终消灭。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

4、学,教师是在课堂学生真实问题动态生成和活动过程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并以问题教学的方式,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问题教学具有多种功能,呈现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提问的权利师生共同拥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主动参与是学习活动得以发生的最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提问,将学生放在被动考问的位置上,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势必导致学习主体的错位,主动参与的丧失,自信心的受损。而问题教学在预习、导入、课中、课尾以至课后,学生都有权利不断地提出和补充问题。它鼓励学生提真实的问题,不设禁区,不鄙视学生问题的幼稚,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和合

5、作地解决问题,真诚地欣赏学生不断萌发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中的个性化表达。这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建立乐观自信的品质。第二解问的义务由学生承担,让课堂展现思维过程,领悟学习方法,训练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提问为了追求环节的严密,完整,为了设计意图得到完全地体现,往往重视学习结果而不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问题教学不是简单地由过去的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教师答。学生有提问的权利,同样学生也承担着解决问题的义务。而问题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必然以学生的语言表达为依托,将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因此,依赖问题产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能自然和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表达能力。学

6、生的探究性学习也就在自主提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地实现。第三问题答案多元开放,让学生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悦。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教学,师生都会从只关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维度,迅速转变为对阅读中接受性、感受性和体验性学习内容的关注,学生会从三个维度提出各种问题。鉴于阅读感受和体验的模糊性和差异性,答案必然会呈现多元和开放的结果。在倡导珍视学生个体感知的今天,企图用一个标准化的答案去“引导”或“规范”儿童千差万别的语文学习的体验,是梦境,也是错误。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究竟在钓什么?可以说“不怕寒冷,决心要钓江中之鱼”,可以说“诗人寂寞失落,在江雪中

7、等待”;可以说“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诗人在钓将要到的春天”第四教学的归宿是新问题的产生,让学生不断强化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问题教学从学生问题开始,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并以老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不断萌生作为成功的标志。课堂教学的归宿是学生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确立。五月端阳教学中原有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产生了,学生问:“屈原为什么跳江,楚国灭亡又不是他的责任?包粽子,划龙舟和屈原有什么关系?既然人民打捞屈原很悲痛,为什么赛龙舟却很热闹?纪念屈原,为什么把粽子给孩子吃呢?”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增强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积极性。三、实施问题教学的几点建议:1、 真让学生提问题(1) 创设情景,鼓励提问

8、。创设情景的目的是凸现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语言现象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以此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真实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在景阳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写人习作的要求,然后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会问: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为什么前面要那么详细地写他的喝酒?同时为了及时让学生提问,可以举手提问和自由提问结合,还可以将提问作为学生的重要的预习和课后作业。(2) 抓住矛盾,提真问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真实的学习问题是课堂内外自主学习最强大的内驱力,也将使课堂同伴之间的

9、合作学习变得必要,还将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目标更集中。学生的真问题不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教学意图提出的假问题。它应当是探究学习中,对教材、对教师的疑问或批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动态生成的开放的问题。但是由于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幼稚性,特别是在他们开始学习探究提问题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的真问题,只是他个体的学习问题,并没有代表性,问题常常缺乏深度。从成人的眼光看,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但是问题教学首先关注的是学生提出真实问题的勇气。为了让真实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最佳的学习促进作用,既要在平时学生提问时,采用伙伴评价,好问题引导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在提问的实践中学会提好真问题;还要讲究师生在

10、课堂教学中共同对照课文,梳理散乱问题,归纳核心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线。(3) 全程发问,激活热情。问题教学不仅注意课前课中的学生问题,还要十分注意课尾让学生继续质疑,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在课尾的提问中,第一绝大多数学生明白的问题,“老师绝不接球,应让学生回球”。例如西门豹第二课时尾,有学生问:“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我还是不太明白。”但随即全班其他同学都举手要答。教师就可让学生下课回球。第二相当多的学生有疑问,但稍加点拨即可解决的问题,“老师应当接球,立即投篮入网”。同上学生问“书上前面说,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怎么漳河边会挤满着人?”教师可反诘“一个城市几千人太少了,可这些人都挤到

11、大礼堂里又怎样?”第三问题重要,但不是本节教学内容,就“老师存球,请学生下节抢球”。2、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课堂要把学生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内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发展。真让学生解决问题,就要:第一师生共同梳理问题,保护提问积极性。收集展示问题,引导共同梳理问题,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并以学生姓名命名所提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别了,我爱的中国,让学生将提问分为重要提问、一般提问和简单提问三类,并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进行处理。特别有价值的,如“为什么课文三次出现 别了,我爱的中国?”等,作为贯穿教学的主问题;对难度不大的提问放在课中小组讨论时解决;而对于有

12、关字词理解的问题,则要求他们采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读的方法个别解决。分层处理了学生的提问,让学生真正具有了提问权,并从问题输理中展开思维碰撞,真正从意义上实现了“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第二给足时间充分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问题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要切合学生认知水平。没有负担就没有发展,但超出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又会挫伤学习的努力。问题解决的知识量、思维量合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单纯追求课堂热闹降低问题难度,或为节约时间剥夺大多数学生思维权利,满足个别学生答问,都会使思维量减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微解答距注1,不适于在深入理解课文时频频使用,它会侵害学

13、生的思考权。而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注2,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问题一提马上叫人回答;或没有立即回应就频频重复发问,干扰学生思维;或者回答不完整,不让学生补充,就急于评价,等等。剥夺学生的思考权,还谈什么创新呢?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有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留给充分的时间,才有利于思维高潮的出现,才符合学生边学边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能说好的思维规律。核心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补充后,让学生作出评价,要充分保证问题解决的自主权。第三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尊重学生的创造。要以独立或合作探索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抓住教材和学生理解中的不确定因素,鼓励学生创造,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保

14、护学生的创造权。字形记忆方法的不确定性,让学生有创造记忆的空间。“会”可以这样记:开会时,人多得像云一样;也可以这样记:人站在云上开会。尽管这种记法并不一定符合逻辑。但只要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应当尊重并进行鼓励。第四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批判。问题教学要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对象不相同,相同的问题会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结论。差异是教育的资源。无论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都是学生思考的成果,都应尊重。各不相同的理解与争辩,可能使我们难以作出判断。但提问的目的本来就不仅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萌生新的问题,并因

15、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批判。落花生围绕着“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展开讨论。大部分同学得出,写落花生是因为喜欢落花生,用落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道理,提醒自己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可有学生提出异议:落花生是值得赞美的,但桃子、石榴、苹果也不错呀。它们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提供各种营养,不是也很值得赞美吗?现代人做得体面又对社会有贡献有什么不好呢?学三顾茅庐,有学生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但有学生认为刘备只为了自己打天下,并不值得赞扬。诸葛亮帮助刘备,影响了中国统一也说不上聪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批判有独创,值得肯定。第五为解决

16、问题提供设备帮助与智力支持。问题教学需要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资料网络板书和教师的引导点拨等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持。3、真正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教学它以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教学开始。它期待着课堂自始至终充满着探究的问题。它以课堂教学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激发学习热情产生新问题为课堂教学教学成功的标志。问题教学不只是以寻找答案为目的,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提高发现文本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敏感和能力;形成独立或合作与伙伴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学把问题当作儿童学习语文的台阶、攀登的扶手。把问题意识批判精神的培养当作语文学习知识化转化为语文学习智慧化的关键。4、要打实实施的基础。基于探究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要在实施中取得成效,需要以下一些基本条件:(1)教师有健全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和学生友好相处。(2)师生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结果,更看重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