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8071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己复礼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克己复礼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背诵重点章节(12.1,3.1,16.2,13.3)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谓语前置的作用,理解孔子仁礼的阐述。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孔子的问答,理解“礼”与“仁”的关系,考虑“礼”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孔子的传说:(1)龙生虎养鹰打扇(2)“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2.前面我们学过了他的为政篇,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要背诵的5章:3.今天开场我们来学习他的说礼篇。二.翻译1-5

2、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谓语前置的特点和作用。1.朗读1-5章。2.一个学生朗读翻译,其他同学看原文。3.两个同学说明重点词语(实词、虚词),另外同学补充。克:抑制 复:回归 一日:一旦,表示假设,有一天归:赞许 由:依靠 非礼:不符合礼事:做,从事 监:通“鉴”,借鉴 郁郁:文彩丰富的样子文:完美 谓:评论4.掌握三个句子的句式特点:(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2)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3)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吾衰甚矣也 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谓语前置,用来强调前置的谓语局部,突出“甚矣”、“久矣”。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

3、的悲凉心情,表达了孔子的感慨之深,三.理解文章内容:1.解题:克己复礼:克,约束,抑制 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2.这个观点孔子在第一章就开篇提出,请找出能反映这个观点的两句话:(1)克己复礼是为仁(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老师归纳:这一章孔子阐述了“仁”和“礼”的关系:克己复礼就是“仁”的内涵,“礼”是“仁”的目的和外现。要义是“克己复礼”。3.那么,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那里看出来?推崇周礼“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老师归纳: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

4、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4.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那么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那么春秋末期的礼乐崩坏右哪些例子?(1)。(大夫)八佾舞于庭(2)。觚不觚归纳: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那么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那么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那么为虚位。”四.小结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是为仁”的主张,提出理论仁德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认为周礼最传统的礼乐思想。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不满。第二教时一.复习提问1.昨天我们学习了论语选修的第二专题:克己复礼。集体朗读第1-5章2.提问:(1)

5、孔子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2)孔子要恢复的是什么礼?周礼(3)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恢复周礼的?请详细说明。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下提出的,详细例子:(季氏)八佾舞于庭;觚不觚。二.翻译6-10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六章。翻译这一章。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有道:政治清明 自出:由发出命令 希:通“稀”,少盖:大概 陪臣:重臣,隔了一层的臣子 执国命:掌握国家的命运庶人:老百姓 不议:不非议朝政(指政治清明了)朗读这一章。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6、天下有道。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章。翻译这一章。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奚:哪一个,什么。疑问代词 先:把放在前面,先做。正名:纠正名分(与礼乐制度向违犯的各种名分)奚其正:正名干什么?其,语气助词,表反问 阙如:空缺,保持沉默。中:适当 错:通“措”,放置 名(之):给名分无所苟:没有什么马虎。苟,马虎 而已:(才)罢了四个句子:(1)子将奚先:子将先奚,宾语前置。(2)有是哉,子之迂也:谓语前置,强调孔子迂腐之深。(3)奚其正:其正奚,宾语前置。其,语气助词,表反问(4)野哉,由也:谓语前置,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认可正名强烈的不满和批评。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孔子

7、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正名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必也正名乎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礼乐不兴;礼乐不兴,那么刑罚不中;刑罚不中,那么民无所措手足。3.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八章。翻译这一章。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君君:君有君道,第一个“君”,名词,君主;第二个“君”,动词,守君道,有君道(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信:诚然,这里表示假设 虽:即使 诸:“之乎”,它么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九章。翻译这一章。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孝弟:孝敬父母,亲爱兄长。弟,同“悌”

8、,亲爱兄长 犯上:冒犯长官鲜:少 务:致力,从事 本:根本道:原那么两个句子:(1)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情况。宾语前置(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大概是仁的根本。判断句,其与,大概吧,表揣测。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孝弟5.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十章。翻译这一章。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色:在侍奉父母时保持亲爱和悦的神色 弟子:为人弟,为人子服其劳:尽力效劳。服,做,从事 先生:年长者 馔:吃喝曾:竟 以为:把作为一个句子:曾是以为孝乎:曾以是为孝乎。宾语前置。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的内涵是什么?保持亲爱和悦的神色三.归纳这五章语录阐述了恢复周

9、礼的内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进该和悦的神色。克己复礼参考资料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到达仁的境界,孔子答复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假如可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到达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详细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

10、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到达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实在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抑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详细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到达了仁的境界。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

11、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详细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标准,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标准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觉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抑制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

12、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假如人们都可以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理论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按照先生说的去做。克己复礼读音:kejifuli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克己复礼课堂实录“克己复礼”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孔子?一、导入:国学热中说论语师:近来国学正热,儒学尤其热,论语与孔子更是一派炽热大家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一个是易中天品三国,还有一个是生(齐声):于丹

13、师:于丹她讲得最红的是生(齐声):论语心得,还有庄子心得师: 2500多年的那个孔子,居然会热得如此在这当中,既有实在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可有些那么是炒作,有的更是盲目的复古那么我们作为高中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读读论语,可以同两千多年的孔子,同他的灵魂、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儒家的学说做些交流和接触,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给大家提个问题:你觉得怎样的人来上论语最好?其实我觉得我来上最好(生大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孟轲生:哟,孟子师:孟子又是谁?生:是儒家学说的代表者之一师:对,只我是伪托的,我姓黄当年我的父母大概也是望子成龙啦,想让我成为像孟子这样的人生:(大笑)

14、孟子当然是老了师:所以,我说我上这个文章最适宜,孟子教孔子大家说说,你们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很有学问师:对,还 可以再进一步说说生:是一个大教育家,有弟子八千师:应该是三千,有七十二贤人被封建帝王称为“万世先圣师表”理解他的思想学说吗?生:主张仁政,很崇拜周礼师:这你们从哪里理解?生:文章中说,“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等等,还说,“吾从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师:大家都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这是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理解的我想,我们通过克己复礼这篇选文的学习,去理解一个更详细更人性化的孔子二、孔子坚守仁政的意义:一个人的悲剧与时代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克己复礼呢?他的

15、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复礼的理想师:可以这么理解,按照论语的观点主要是为“仁”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造字法看,“仁”是一个怎样的字?生:同“人”有关,是两个“人”师:孟子说过:“仁”一曰人,人为一个外壳,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所以,孟子又说:二曰心“曰人、曰心”,这是孟子对“仁”的理解“克己复礼,为仁”大家看这个“礼”字,从我们中国造字法来看,它的繁体字应怎么写?“禮”这个字大家看看,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它同什么有关呢?首先,同祭祀宗教及艺术有关,在孔子儒家的学说中主要是指道德与思想有关纲常人的伦理及标准秩序有关所以后来宋代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等都是同此有主要关系我们后人往往把把它理解成政治我想,论语首先是一部关于人的书那么“克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