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8010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共2课时)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以及相关实验;(2)知道人类打开原子世界大门经历的几个阶段。2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不断增强科学方法意识。(2)通过探究原子结构,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态度,懂得唯物主义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位重要的科学家及重要的科学发现。2难点模型方

2、法和实验方法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三教学用品黑板,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课从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历史阶段与研究过程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以初中原子结构知识为基础,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原子结构,本课起到衔接初高中学习的承前启后之作用。主要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由学生分组代表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向大家展示其科学发现。课前分配好任务,让大家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只做连接、指导和总结,最后归纳出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2流程图情景1引入新课思考2小结并留下疑问学生活动1:道尔顿原子论思考1学生活动2:汤姆孙发现电子学生活动3:贝克勒尔发现放射现象学生活动4:卢瑟福发现射线 3

3、流程图说明情景1:由粉笔的不断分割而引出问题:物质是由什么所构成的?从古到今有哪些思想观点?学生活动1: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道尔顿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提出近代原子论,从而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出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思考1 :道尔顿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科学是怎样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活动2:关于汤姆孙发现电子。汤姆孙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思考2:科学又有了哪些突破?学生活动3: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尔发现元素的放射性现象。学生活动4:卢瑟福发现射线。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五教学案例1情景引入开始: 面对一支粉笔,可能引发的思考:组成粉笔的物质是什么?这种化学物质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粉笔不断

4、的分割,能分割得尽吗?无限分割后剩下的是什么?引言: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也由此形成了不少关于物质构成的观点。中国古时的惠施和墨子,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并各有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物质构成的观点也是历尽演变,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亲历原子结构的演变之旅!2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这组的学生负责向大家展示道尔顿的原子论的内容,并简单介绍道尔顿的生平及相应的贡献。(1)归纳:总结出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2)思考:从同学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道尔顿原子论是否合理?请大家从19世纪回到21世纪,用大家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分析。(3)设问:科学总

5、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到底是怎么发展原子论的?学生活动2:这组的学生负责展示汤姆孙发现电子这一内容,并介绍他的生平。(1)归纳:汤姆孙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raisin bread model),指出原子中既然存在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就一定还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2)设问: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还未被大多数科学家了解,科学探索就进入新的阶段。是什么突破推进了研究?学生活动3:这组的学生结合一定的化学史实和照片,向大家展示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这一内容以及这些发现的意义和影响。学生活动4:卢瑟福发现射线。(1)归纳:放射性元素原子具有放射性,更进一步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2)设问并结束:人们是怎样进一步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原子的大门之后到底有什么?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究!六教学反思与初中的学习相比,高中的学习更注重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内外将得到更多的体现。但学生一时会无法转变过来,由学生去做课堂上的主人,他们会不知所措,教师这时要更多的体现指导作用。这节课的内容不难,学生能比较好的把握,偶尔的回答不出更多是由于同学之间的不熟悉,但通过这节课,发现学生也乐于参与这样的角色扮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组织、协调、表达能力。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高中化学天地。-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