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7917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板书课题之前,知道今天咱们要上什么课吗?生:不知道。师:现在,你们看到了课题,是不是很诧异?生:有点诧异。师:你们诧异,有一个原因大略是因为这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这一阵子我们一直上的都是生:小说。师:是啊,可是我们今天却要上戏剧,而且是古典戏剧,好似离我们距离比拟远。你们喜欢听戏吗?生A喜欢。师:哦?你喜欢听戏?喜欢听什么戏?生A:黄梅戏。师:是?天仙配?生A: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师:为什么喜欢呢?生A:喜欢它的情节。师:那倒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个波折动人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呢。则,那位不喜欢听戏的同学,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吗?生B:我不喜欢是因

2、为听不懂它唱什么。师:说到要害了,很多人不喜欢听戏,就是因为听不懂它在说什么。记得咱们学过的?社戏,那群孩子去看戏,只爱看打来打去的好看,最不耐烦的便是旦角的唱:站着唱,走来走去的唱,甚至还坐下来唱又什么也听不懂。可是,咱们也知道世上不仅有歌迷,还有戏迷,有的还迷得厉害。他们难道仅仅喜欢打打闹闹的好看,或者只是情节波折?生:音乐好听。生:服装好看。生:表演功夫好。生:唱词优美。师:说得好。这些都是理由,而唱词优美就格外重要了。真正的戏迷是要仔细品味唱词的。我们学的课文是元杂剧的剧本,作者是元代的王实甫。元杂剧剧本里三种戏剧语言板书唱、白、科介中,“唱是最主要的。在“唱前板书“主。跟“主相对的是

3、什么?生齐:次。师:“次是“主的反义词,可是,“次白就不大通了。有一个成语叫“喧宾夺主,与“主相对的还可以是生齐:宾。师:对,宾白。唱为主,白为宾。在“白前板书“宾演员的动作、表情、高低场等叫做“科介,这相当于以前我们所知的剧本中的生齐:舞台提示。师:说得对。元杂剧还有一个特点,通常一本四折,前面有个楔子,相当于“序幕,而一本戏呢,常常是一个演员唱到底,其他都是陪衬。男主角叫正末,他主唱的就是末本戏;女主角正旦演唱的就是旦本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大戏,第四本中有好几个人唱。但我们要学的其中第三折?长亭送别,还是由演崔莺莺的女主角一唱到底的旦本戏。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书下的第一个注

4、解,了解一下发生在课文内容前面的剧情。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生C: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偶遇已故崔相国家的小姐莺莺,就寓居在寺内。45师:为什么“就寓居在寺内呢?哦,书生“一见倾心,喜欢上莺莺了。他租了西厢一间房是要生C:设法对莺莺表示亲近。叛贼孙飞虎包围了普救寺,要抢崔莺莺。师:孙飞虎为何要抢崔莺莺?生齐:莺莺长得漂亮。师:对,不是一般的漂亮,可以说是倾国倾城,美名远扬,孙飞虎慕名而来。生C:夫人许诺谁能退贼就把莺莺许配给他为妻。张珙挺身而出,写信给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杜确兵到围解。可是老夫人却不成认那桩婚事了,张生为此生了病。师:老夫人为什么赖婚呢?生齐:嫌贫爱富。师:对了。张珙是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

5、,而莺莺却是个相国小姐,不合乎当时的生C:门当户对的观念。崔莺莺就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师:莺莺是个家教甚严的相国小姐,她竟然这么大胆?不大合她的身份罢?这里不能不提一个人生C:红娘。师:是啊,在现在,“红娘这个名字可比?西厢记还有名,我们可不能忘了她。接着说吧。生C:老夫人知道了真相,又生气又无可奈何,只好容许把莺莺许给张生,可是要他去考个功名。师:好,你说得很好,请坐。老夫人为什么要他去考功名呢?因为“俺崔家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所以许婚后又赶着要张生去取功名。课文就是从这儿开始的。看一看咱们这一折里,一共几个演员上场演出?生D:三个。一个是红云。众笑师:红云?大家都笑了,表明你读得有点小问题。

6、应该这么读“红/云,“云就是我们说的“白,“红就是红娘。还有谁呢?生D:还有长老,夫人,莺莺,张生,一共有五个。师:对了,共有五位演员在表演。刚刚这位喜欢看戏的同学说他喜欢看戏的原因是“戏剧情节波折动人,我们这出“长亭送别有动人的情节吗?生齐:没有。师:对,所以这出戏不能靠情节取胜。这折戏又叫“哭宴,可是,莺莺一直哭到结尾可不合乎她的性格,她这个在“礼教甚严的相国府中长大的小姐,是非常含蓄委婉,非常矜持的,即便要哭,也会“恐怕人知。这是由莺莺一人独唱的旦本戏,莺莺从头唱到尾,她这么多话,对谁说呢?她要是一直说个不停,不也太絮絮叨叨了吗?这位同学你说说看。生E:不是,她这时心里很难过。课文主要写

7、她心里的难过。师:对了,这个同学抓得很准,这个戏的戏眼,不在外在的“送别上,而在于莺莺送别时的心理活动。板书:戏眼面对别离,莺莺的心里都是什么情绪呢?生齐:离情别绪。师:说得好。莺莺满腹的离情别绪,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她的离愁别恨,我们看不到听不着,要靠演员把它唱出来,就是把它“外化,则唱词是什么呢?生F:唱词就是来叙述崔莺莺心里的离愁别恨的。师:说得真好。唱词是心理活动的叙述。她的心里,主要是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忧愁,板书:愁分离特别是在送别途中,她心里全是理不清的愁。这忧愁她想对谁倾诉?生齐:对张生说。师:对,知心的人只有张生,可是她能说吗?她不能说,虽然夫人已经许婚,但那时礼教甚严,未

8、婚的夫妻是不能亲密交流的。赴长亭的途中不能,到了长亭就能了么?也不能。我们一起看一下,到了长亭后,就是“临别饯行了,夫人如何安顿座位?他们能交谈吗?生读:张生与长老坐,小姐这壁坐。45师:他们一个这壁,一个那壁,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莺莺的心里非常复杂,在她看来,功名有什么要紧?爱情是第一位的。哪支曲子说明了她的这个观念?生G:幺篇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师:一下子就把握到了关键句子。应考有什么,就是状元又怎样?在她看来,没有比厮守一起更重要的了。因此,她心里也充斥了“怨恨,恨什么呢?是谁造成了今日的分离?生G:是老夫人。师:不错,看起来好似只是老

9、夫人,可是老夫人又为何要叫他们别离呢?究竟是谁拆散了鸳鸯?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曲词告诉我们这个答案?生H:找到了。朝天子一曲: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师:太好了。莺莺是基本不把名利放在眼里的。她怨功名拆散了她与张生的爱情。板书:怨功名这个曲子可以看到她蔑视功名的可贵精神。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曲好不好?生齐读朝天子师:世人重功名,终于造成张生的远离。这忧愁心事,只有在他人不在场她独对张生时才能向他倾诉。张生不得不走了,从此就是天涯游子,路上好吗?到京师怎样?真叫莺莺牵肠挂肚。在“惜别叮嘱一段中,哪支曲子表现出莺莺对张生的关爱与牵挂?生齐:五煞中,“荒村野店宜眠早,雨露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

10、,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师:正是。一字一句,都是莺莺关切的柔情。羁旅行役,最叫人挂念。板书:念羁旅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曲好吗?生齐读五煞师:这个曲子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张生问还有什么要叮嘱的,莺莺又怎样答复的呢?张生此去,前途如何,她并非最关怀,她最关怀是的什么前途?生I:她关怀的是她和张生爱情的前途。师:对。在她眼里,只有张生与自己爱情的前途是最重要的。可是,她对此乐观吗?为什么?生I:不乐观。因为她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也怕他考不上就不回来,“金榜无名誓不归。师:是啊,考取功名,她也怕;考不上,她也怕,真是“进亦忧,退亦忧,对爱情的前途,她是充斥了担心。板书:忧前途这样的忧愁烦恼,即使到分别以后

11、她目送张生远去,还是填满了胸臆。这一重愁翻作几重愁,王实甫怎样来叙述呢?你们看,课文开头就写景,结尾还写景,难道崔莺莺在此烦恼忧愁之际还有闲情来观景吗?生J:不是。写景是为了来烘托莺莺的离情的。师:不错。景是为了叙述情而设的。板书:情、景课文要表现莺莺的离愁,就把它放在各种情境中,如“送别途中“临别饯行“惜别叮嘱“分别目送这样的环境中来具体表现。现在我们主要从前两支曲子中来看一下情与景是怎样交融为一体的。先看正宫端正好。“正宫是个宫调名,或称调式,相当于现在音乐上的“C大调啦,“D调啦之类;“端正好那么是曲牌名。我先给大家朗读一下端正好,请同学们用心记忆,看能否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这短短的曲词。

1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起读一读,能背的同学尽量背出来。生齐读、背师:刚刚我听有一位同学读时把“黄花地念成了“黄叶地,可是,不能怪他,的确有这样的句子。因为王实甫这曲头两句,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词历来为人传诵,言情小说家琼瑶也非常喜爱,并曾以“碧云天“寒烟翠作为小说名。但王实甫化用而不拘泥,能够翻出新意来,这就是他的功力了。这支曲子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它选择那些意象来描摹的?45生K:云,地,风,雁,林。是一幅深秋的景象。师:他说得非常简练,概括得很好。在“景下板书:云、地、风、雁、林。明朝末年有个大才子,

13、被称为“中国第一批评家的金圣叹,非常推崇?西厢记,把它与?左传?庄子?楚辞?杜诗?水浒并列为“六才子书,反复阅读?西厢记并加以评点。在读到端正好的时候,他批道:“绝妙好词!纯写景,未写情。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绝妙好词并非虚语,可是他说“纯写景,未写情,你们同意吗?生L:不同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看来好似没有写情,其实,句句写景,又句句写情。师:他说得真是太好了,叙述也到位。这曲子中也写到情,“哭宴中莺莺的“哭并不明显,曲中却写了生齐:泪,离人泪。师:对,在“情下板书:泪一切景物,都是离人泪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有离别的色彩。哪个词是沟通景与情的关键?生M:醉。晓来谁染霜林醉?应该是个“醉字。师:醉?也不错。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沉醉。但“醉的难道仅仅是“霜林吗?生M:不,还有人,莺莺也醉了。师:对啊,霜林醉,可是人更醉。后面的曲中唱道:“意似痴,心如醉;又有:“未饮心先醉。莺莺的心啊,全在这离愁别恨中如痴如醉了。在沉醉中,她泪眼看去,一切的画面都变了色彩:天高远而凄清,满地黄花堆积,西风阵阵,一声声如逼迫般催人上路,北雁南飞,本就是寓有“离别之意,就连那一林红枫,也是被她的离人泪所染红的。一切无情之景,都染上了凄迷的离情。板书:染什么样的泪能够把霜林染醉?眼中流的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