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7875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篇首先,这部纪录片以文物修复为主题,里面几乎集中了国内最 顶尖的艺术品,包括钟表,字画,陶瓷,漆器,织品,在故宫尘封 了许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布于众,精妙绝伦,巧夺天工, 真的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而 且对这些文物的背景介绍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很 有意思,很长知识。然后呢,这部纪录片想表达的最核心的我想还是“匠人精 神”。这些中国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 默地,静静地,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说伟大,是因为他 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把千百年前的珍宝以它们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 现代的人们,这仿佛是跨越千年的

2、相遇,让人震撼和感动。说平 凡,是因为他们就像巷子里最普通的工匠,看起来那么的随和,仿 佛手里拿的不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个钟,一个 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好它。你也可以从这部片中看 到传承,一批批的年轻人犹如新鲜的血液注入故宫,延续着传承着 老一辈手艺人的技艺,以及他们对文物的热爱,对文物修复的执 着。这不禁让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思考:不仅是文物修复,还有很 多文化遗产方面的手艺需要当代的年轻人去传承和开展,其中很多 工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冷静,我们有责任像老一辈匠人一样让我 们国家的文化一直流传下去,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学习的是这些匠 人脚踏实地,充满热爱,专心致志地去对

3、待自己的工作,这对我们 以后从事职业也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吧,现在急躁的我们真应该好好 静下来,看看这些大师们是怎么对待工作的,一辈子真能做好一件 事,也是功德圆满的。最后,这部片子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 的小细节流露出这群干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实也不是清 苦,因为他们心里是满足快乐的。曾在故宫的神武门展厅,参观过故宫文物修复展览。这次通过 纪录片,更详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认识诸位身怀绝技的文物修 复专家,倍感亲切。正是有了这些样貌普通,犹如扫地僧那般深藏 不露,甘于寂寞,苦心技艺,才能使千年的中国灿烂文明,重新呈 现在世人面前,才能让后世子孙,有幸能瞻仰古人的杰作。文物

4、修复,惠及万代;残破腐坏,改头换面;巧夺天工,旧貌 新颜;精绝技艺,代代相传。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除了技艺之外,此纪录片重 点是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些身处深宫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日复一日 枯燥而又有趣的工作和生活,宽松的工作气氛,以及故宫修复技艺 传承有序的坚守纪录片。整个纪录片,生动有趣不枯燥。你既能看到修复技术人员们沿袭师徒传承制度,工作上严谨认 真,也可以看到他们闲暇时,种花植树,养鸟斗猫,欢闹地打杏接 杏,收获果实。这群人似乎一进宫,就与一墙之隔的急躁尘世格格不入,但每 个人各有性格,却又各有包容。很喜欢古画修复的组长杨泽华,工作休息时,弹着吉他,貌似 和故宫、古画以及他的工作性

5、质并不协调,但却感到了他的特立独 行和个性。当古画修复完成之后,他操着地道北京腔,给人介绍画 中人物,那个像赵本山,那处曾经被一个技术拙劣的前人修补过, 发现了画中的小秘密那份得色和骄傲,溢于言表,个性清楚而 可爱;喜欢第三集的一段真实记录,裱画的老专家,在装裱完工后, 对不完美处的遗憾;喜欢木器组屈峰组长有关格物的那段话,喜欢他在辽金代观音 木雕像修复完成后,让旁人寻找修复痕迹时,那份可爱的炫耀;当 观音像被搬走时,全体木器组的人们站在门口,依依不舍送别的眼 神,也令人感同身受;感动漆器组的年轻的小闵组长和伙伴们,忍受大漆的味道和过 敏,坚守着最传统的技法。赞叹之前残破不堪的古瑟,旧貌换了新

6、 颜之后的惊艳;丝织品组的陈杨组长,为了职业使命,忍受枯燥,自己亲手缂 丝,令人称道。因为故宫禁烟,有烟瘾的王有亮老师傅,坐在乾隆生母寝宫寿 康宫的炕上,审视、检查刚就位的紫檀大柜,然后画风一变,忙骑 着车,跑到故宫院外抽烟过瘾。还有钟表修复组、镶嵌组、青铜组、瓷器组等等,普通、默默 无闻而又身怀绝技的专家们,他们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任,每天触 摸历史,是一群令人羡慕而又令人敬重的人们。看到修复办公室里工作场地的杂乱,就表达了的粗糙和不讲 究,和管理的。工作室里没有专业的修复台,真担忧谁走路不小 心,挂到或者碰到文物,造成文物的损坏。办公室里没有恒温恒湿 装备,没有专业冷光照明,这些温度湿度自然

7、光对纸张、丝织物都 是严重损害;尤其看到历经千年的辽金木雕观音像,在精心修复完 工后,放在一个铁架子推车上,没遮没挡,由一帮非专业的搬运 工,送慈宁宫的雕塑馆。当时真想穿过屏幕,来到现场,最起码, 在捆扎绳带底下垫块海绵,哪怕一叠厚纸呢,也不能绳子直接就和 文物生碰啊,真担忧在故宫坑洼的路上,一个颠簸或不小心,把文 物略坏,或者,绑扎的绳子、带子,把所剩不多的金漆磨掉。另 外,同在故宫里面,文物的运送,不应该有修复组专业人员随行吗看来,故宫的技术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真希望他们够吸取损坏 宋代哥窑盘子的教训,制定科学严谨有效的流程和5S管理,防止历 经千年幸存下来的文物,在我们这代损坏。因为微信上

8、的某个公众号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这个记录片, 大概也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索性利用闲暇时间看起来了。我在 故宫修文物,名字听起来也很随意,整个片子拍得真心不错。既 讲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场景,也讲述了一个个美 丽的文物在文物修复工作者手下经历的历程。一口气看完,看完还颇为感动。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荐,但 是不感兴趣的人依然是不感兴趣,这一点我也无法强求。不过怕是 正是因为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觉得很孤单,因为没有志同道 合的朋友,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钱,普通的日子。尽管这些是需要 被关注,但是平凡的简单的日子里,绝对也是有诗意的生活。偶尔 好奇心驱使之下的美丽发现,亦是生活中最好的

9、点缀。对这部纪录片中最喜欢的人物莫非是王津师傅。之所以喜欢, 是因为他身上那种大智假设愚的气质。明明就是一个技艺很高超的 钟表修复师,但是说起话来,那种平和,那种对钟表的痴迷,真是 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师的一个典型形象吧。因为热 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的无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中最厉 害的人物,可是凭着这股热爱的情感,让自己在技艺这条道上,走 得越来越远,对后代出现的些许不如意,都能心里上给予认可,甚 至理解我是个很喜欢历史文物的家伙,因为喜欢,所以一次一次地徜 徉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当然我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冲着文 物美丽的外观,对于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有时是知道 的,有时是不知道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因为自己的太多太多的不 懂得。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开始对文物背后所藏着的历史 文化底蕴感兴趣,我甚至想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藏着的故事。我 为这些伟大的历史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