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7625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过年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

2、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 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 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

3、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 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二。元宵节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

4、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蓦然回首,

5、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三。清明节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四。端午节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

6、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五。中秋节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

7、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节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