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7541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心理学的知识点(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3. 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谈梅生津)4. “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二、辨析题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 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3. 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 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

2、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 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 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 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三、简答题1. 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答: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 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 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 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 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 可以

3、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 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2. 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日标答;1)陈述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 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 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2)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3)预测心理 活动。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 心理活动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 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选择题1.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4、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 觉)2. 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3.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 择性)4. 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 这属于(方位知觉)5. 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6. 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7. 观察是有预定日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二、辨析题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 映。2. 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

5、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 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 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 性。3. 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 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正确。观察是有日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 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简答题1.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

6、来的特性2) 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 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 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2.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2)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 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 感性的材料3)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 述、形

7、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3. 观察的品质有哪些?1)观察的日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 性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 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 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 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 日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

8、、周密的计划、提 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 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 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 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连 好的观察品质。第三章注意一、选择题1.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2. 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3. 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4. 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5.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 是(有条件的)6. 有预定的日的,不需

9、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7.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 品质是(注意的分配)二、辨析题1.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 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 理活动的共同特性。2.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日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日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 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 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

10、可以“一 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4.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 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三、简答题1.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 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 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 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2. 注意有哪些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 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

11、)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2)保持 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 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3)调节 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 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3. 引起不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 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 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刺激物的强度 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刺激物对比的差异 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 治,增

12、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2)人 本身的状态: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 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 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 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 心。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 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 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4. 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2)对

13、兴趣的依从 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有意注意。在有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 兴趣有重要作用。3)合理的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 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 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4)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一个具有 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 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有意注 意。5.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1)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 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 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 把

14、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4)注意转 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 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四、论述题1. 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 生的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 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 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

15、 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 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 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 程本身的兴趣。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 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 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 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 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 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 注意力。第四章记忆一、选择题1.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 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表象)3.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 到(双重抑制)的影响。4. 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小时的记忆为(瞬时记忆)5. 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有意识 记)6.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复述)7.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8.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 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单一抑制)二、辨析题1.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