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7465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数学问题都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讨与分析。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 一、围绕学生主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要以学生为中心,问题情境的创设亦是如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一定要能够符合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问题设计一定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尽可能的吸引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相应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领域都有相应的质检工作,然而质检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呢?尤其是对于一些生产量特别大的东西,是一个一个地去检验,还是有其他的检验方法呢?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简单随机抽样就是生活中所常用的一种抽样检验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

3、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利用矛盾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知识漏洞,存在一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这些问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些问题也往往给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往往采取直述型的讲解方式,然而效果却并不好,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一犯再犯。针对这点,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通过矛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探究讨论的方式,让其认识到问题所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4、。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材料,将学生的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解题方法相结合,提出矛盾,引导学生对矛盾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巩固学生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易错性习题“设a,b为二次方程x2-2kx+k+6=0的两实根则(a-1)2+(b-1)2的最小值是A.-49/4 B.8 C.18 D.不存在”,引入学生错误解法:(a-1)2+(b-1) 2=(a+b)-2(a+b)-2ab+2=(2k)-2*2k-2(k+6)+2=4k-4k-2k-12+2=4(k-3/4)2-49/4,因此就选择了答案A,然而这题正确答案为B,那

5、么上述解法错在了哪呢?关键在于k的取值范围。通过矛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了解到错误的地方。三、引入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以教材为主体进行知识讲解外,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拓展,引入一些探究性较强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适当的拓展,变教材中的知识点为探究性问题,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变式,创设变式性问题情境,通过变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产生多向

6、联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真正地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活血活动,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水平。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分布如何?函数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是?取最大值以及最小值时x为多少?”,通过引入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四、设置归纳总结性较强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许多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课堂教学知识容量越大,教学的效率越

7、高。因此,许多教师在进教学时往往总是设置大量的数学例题与习题,整节课下来一直都是各类题型的讲解,然而大部分学生却并没有真正完全掌握相应的知识,反而出现记不住记不牢,记忆混淆不清等现象。虽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习题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过于注重习题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则会将课堂教学演变为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下既增加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负担,同样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总结性较强,归纳性较强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对一些典型性例题的讲解,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知

8、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幂函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在完成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可以设置归纳总结性问题如“什么叫做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都具有哪些相关的性质,其图像之间有哪些区别?”“幂函数 图像的基本特征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设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有利于学生高中数学水平的提升,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手段。参考文献:1赖荣华.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黄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3李兆燕.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6).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