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垄断的简单认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7458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垄断的简单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垄断的简单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垄断的简单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垄断的简单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垄断的简单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垄断的简单认识李达 051405216 摘要:我国正在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垄断正 在培育中,而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将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资源的控制权和调配权让 渡给市场,形成的行政垄断已经严重危害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文章主要论述我国垄断形 成的原因及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反垄断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垄断 行政垄断 市场垄断 反垄断垄断源自市场竞争并限制市场竞争,垄断势力历来因其限制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阻 碍技术进步、降低经济效率而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头号公敌。随着国企改革从竞争性产业向垄 断性产业的延伸、中国加入 WTO 以后,消

2、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涉及经济、法律与政治诸 多层面的反垄断成为当前中国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国企改革攻坚深入、国际竞争规则趋同及 公众消费意识成熟的多重紧迫形势之下,如何推进反垄断已凸显为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 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为了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采用新的 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积 聚,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不断地扩大资本。在资本积聚的基础上,竞争又引起资本集 中。这主要是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建立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和资本 集中的结果,使生产日益

3、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已被少数大企业所 控制的阶段,必然会形成垄断。因为,一方面,在少数(几十个甚至几个大企业)之间,比 较容易达成协定,使垄断具有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实力雄厚,造成 中小企业同它们竞争的困难,从而使居于压倒优势的大企业本身就具有垄断的趋势;这种状 况也会给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两败俱伤的危险,从而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它们势均力 敌的条件下,就会产生谋求暂时妥协、达成垄断协定的必要性。到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已发展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 阶段。(二)垄断的分类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

4、垄断原是指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泛称。曼昆从进人障碍角度把垄断 划分为三种类型:市场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目前我国也存在着这三种垄断形式。1. 自然垄断 传统的自然垄断定义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即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在一定 的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在此情况下,独家垄断经营被认为 不仅是唯一有效也是唯一稳定的产业组织形式。2. 行政垄断 所谓行政垄断是指用行政权力控制市场准人,在一个市场只允许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 营的情况。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其中行业垄断是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 保护本行业或企业利益,利用行政权利限制、排斥其他行业或企业

5、参与竞争的行为。目前我 国的垄断大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是我国经济领域中最普遍存在的垄断形式,也是阻 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 市场垄断 市场垄断是因市场力量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垄断。目前,这类垄断在我国很少。几个突出的例 子是,一些国外企业如微软、英特尔对我国操作系统、计算机芯片的垄断,以及北大方正对 计算机中文出版系统的垄断等。2002 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签订协议,联手提供大客户服 务的行为,有市场垄断的色彩。(三)垄断的危害1. 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收入 1/5 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 2.75,仅为最高收入 1/5 人口拥 有收入的 4.6。如果用基尼系数(

6、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来衡量, 我国 2000 年就超过了 0.4 的国际公认警戒线,目前更是接近 0.45。有专家预言,如果再不 采取有效措施,到 2010 年,我国贫富差距将更加悬殊,基尼系数可能达到或超过 0.6 ,2. 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垄断行业不同幅度地提高了水、电、 煤气、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提价的主要理由是价格过低,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但事 实上,这些垄断行业员工享受着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工资和福利。居民生活必需品频繁涨价 加重了居民生活负担,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调价听证会 对消费者意见漠然置之,“听证会

7、”变成“涨价会”,甚至成为维护垄断行业特殊利益的工 具,其社会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垄断行业日益滋生出傲视、无视甚至漠视社会公平的 霸道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们丧失对有关主管部门、垄断行业的信心,甚至引发全社会 的信任危机。3. 影响了资源合理配置 在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对劳动者就业而言,选择行业比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于是, 一些人不是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而是动用各种关系进入垄断行业;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高 收入而不顾自身优势进入垄断行业,从而对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产生误导,影响人力 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垄断行业往往是凭借垄断地位而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资源,在这 种情况下,一些不

8、计成本盲目决策,导致资源低效率配置甚至浪费就不可避免。如原国家电 力公司就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达78.4亿元,国有资产流失45 亿元。 4.引发了 社会的强烈不满 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与农林牧渔等艰苦行业和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反差。同 时,一些垄断行业和相关主管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霸王”条款无动于衷,有的 垄断行业还通过乱收费来维持其高工资和高福利,引发群众的心理失衡和强烈不满,影响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全国每年电信乱收费高达70 亿元以上,能够通过投诉或诉讼获得 返还的数额微乎其微。(四)反垄断的建议 反对垄断与维护公平竞争是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主题,中国反垄

9、断的推进必须基于维护公平 竞争的原则,同时,我国反垄断的推进尚需基于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与体制转轨时期的现实 国情而注重其针对性与渐进性。1. 坚决剔除源于传统体制残余的行政垄断 对存于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强大外部性的公益性行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与重大国计民生的战 略领域之中的必要行政垄断予以承认的同时,必须坚决剔除源自传统体制残余的行政垄断。 为此,紧密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反腐败的进行,正视行政垄断并以其 作为立法的重要调整对象而及早出台相关反垄断的法律与法规;依法切实保障中国的经济增 长、经济活动、技术进步与竞争能力;调整各级政府的审批权限与审批项目,割断行业、部 门及地方经济

10、与行政垄断得以强化之间存在的内在因果关系。2. 切实解决反对垄断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 鼓励按照市场原则促进规模经济的成长,对经济垄断的限制暂时实行适度宽容政策,避免简 单机械地反垄断而有损规模经济的成长;对操纵市场的共谋行为予以制裁,对基于公平竞争 自然成长的企业规模及其市场份额予以放宽与鼓励;界定行业自律与行业垄断、行业组织协 议定价与操纵市场价格以及制止重复建设与企业正当准入之间的区间。3. 全面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化程度 因既往行政权力的无处不在与过于强大以及市场体系整体发育水平的低下,中国民间性质的 经济组织相对缺乏发育机会与生存空间。基于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与反腐败的反

11、垄 断推进必将使中国经济行政化的趋势减弱,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为了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 良好更替,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名副其实的非官方的民间协会、商会等城乡社团组织,以全面 提高中国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并以此为反垄断、促竞争、建秩序提供支持。 确立我国反垄断的基本原则 反对垄断与维护公平竞争是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主题,中国反垄断的推进必须基于维护公平 竞争的原则,同时,我国反垄断的推进尚需基于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与体制转轨时期的现实 国情而注重其针对性与渐进性。 1.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但我国的少数行业与部门自身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诸多方 面还存在严重缺陷之时,却依然手持行

12、业与部门政策和法规排斥其他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结 果行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均严重受损。反垄断的相对意义在于维护公平竞争,垄断成分过多, 公平竞争原则即会遭损。因此,国家应在除军事与国家安全等关系重大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 之外的所有生产与服务领域,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全面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使行政 垄断在竞争中消除,社会整体的管理、技术、质量与效益基于公平竞争得到全面提高,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亦能得到良好的制度支持。2.强化中国反垄断的具体实施1.机构设置 目前,肩负着维护良性市场秩序、推进市场规则完善及消除市场障碍重任的综合性部门工商 行政管理局,是中国反垄断的主要执行机构。

13、但是,作为中国市场监管职责的承担主体,工 商行政部门又承担企业登记管理、商标广告管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项任务,而且,工商 行政部门因其执法力度受到法律授权的制约而常难以对行政垄断作出有效查处。另外,中国 现行市场监管机构之间依然存在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现象常导致执法力度不一与重复干预 现象,因此,依托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进反垄断的具体执行有损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公正性、权 威性与统一性。为此,建议中国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反垄断的经验,以公正廉明的法 律专家和经济学家为核心成员,成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独立性及公平性的反垄断执行机构。2.队伍建设 反垄断的执行队伍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根据

14、实际需要,中国反垄断执行队 伍的建设可从两个层面着手。其一,专职队伍建设。隶属于反垄断执行机构的专职人员必须 熟悉经济和法律等相关知识,具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法观念与思维方式,拥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与管理水平。其二,兼职队伍建设。以知名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为主要成员组建一支 反垄断执行的兼职队伍或顾问团体,其本身不隶属于反垄断执行机构,但在必要时,能为反 垄断的执行提供理论支持和业务指导。参考文献1高尚全,尹竹,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3, (10). 2王学庆垄断性 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3,(8).李闻.论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 (3). 4戚东.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分拆式改革的误区分析及其出路J.管理世界,2002, (2). 5 张雅光,田玉敏,李秀玲.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差距及调控对策分析J.宏观管理,2003, (1). 6 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