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7139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备课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 元 备 课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学情分析1、拓展轴对称的内涵,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具有的特征。2、本单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

2、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谛。3、通过大量的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教材结构分析 例1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轴对称:例2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轴对称图形。 例3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旋转:例4运用旋转的特点和性质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欣赏设计 : 通过欣赏,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特征和方法的理解,并在设计中应用。重点难点疑点分析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或旋转90课时安排轴对称:1课时旋转:1课时欣赏设计:1课时数学游戏:1课时复习:1

3、课时教学对策1、迁移旧知,孕复新知2、要重视学生判断的理由,逐步概括出“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一特征。3、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有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技巧。教研组长 年 月 日第一课时 轴对称【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2.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4.欣赏对称美,欣赏图形对称创造出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深入

4、了解对称轴的性质。【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带有方格纸的作业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二、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的性质。1、出示例1。 问题引导:(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2)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哪个点重合。(适时标出A点)(3)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叫对应点。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点呢?2、仔细观察图。(1)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5、(2)小结:轴对称图形,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3、整体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1)说说与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2)小结: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三、实践探究,教学画对称图形。出示例21、引导学生思考:(1)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四、课内练习,巩固拓展。1、判断下面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他的对称轴。2、数学游戏(1)第4页“做一做”。(2)在一半纸上滴几

6、滴墨水,把纸张对折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设计: 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

7、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二、探索新知: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

8、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

9、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 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出示钟表)A、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板书:指针从“12”绕点0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B、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学生互相说。 C、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0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D、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点名描述。(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生说。师板书:点、方向、角

10、度。4、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出示动画: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2)小组活动。 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 )度。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讨论交流。(3)小组汇报。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90度,而且每条线段,每个定点,都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90度。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生说。6、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1)自主画图(2)作品展示(3)

11、小结画法: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三、课内练习:第6页2题。第9页4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 赏 设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

1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

13、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反思:四课时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

14、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