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682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 引言1.1 评价项目的由来 玉湖镇是洱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城市和居民的形象。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洱源县而言,当务之急是立即着手进行环卫公共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垃圾处理场的兴建可减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进洱源县的投资环境,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并为今后逐步达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打下基础。妥善处理洱源县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是建设优

2、美、整洁、文明的洱源县城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保障县城人民正常生活、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兴建将为洱源县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弥苴河既是洱源坝区农田灌溉的河流,又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河,占洱海补给水源的50%以上,如果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收运及处理,大量的垃圾及垃圾冲刷形成的径流进入洱海,不但给洱海流域的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使闻名于世的大理风景名胜“苍洱风光”遭到破坏,严重阻碍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为保护洱海水质,促进洱海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加快弥苴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步伐。针对洱源县现有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本着垃圾处理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的原则,

3、结合洱源县社会经济实际,建设洱源县垃圾处理工程都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1.2 项目环评的总体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及世界银行操作指南4.01版中有关规定,洱源县环境保护局委托大理州环境科学研究所对“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项目的特点、性质,评价工作既要满足世行立项的需要,又要符合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深度要求。评价组成员认真分析了项目主要内容、性质及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与工程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资料,结合环

4、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文件规定,经过对本项目的类型、位置、敏感度和规模以及潜在环境影响的特性和大小进行环境筛选,确定本项目的环境评价为B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单位:大理州环境科学研究所。1.3 本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章节安排l 引言l 政策、法规及管理框架l 项目描述l 环境状况基线l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l 环境影响评价l 方案比选l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l 公众参与2 政策、法规及管理框架2.1 适用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

5、治法( 年9 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 年11 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84 年11 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6 月)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 号);9)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164 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1)国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2)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05号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3)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

6、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城建 120号14)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 号)2.1.1 规划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2)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3)洱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1.2 技术依据1) J/T2.1-2.3-9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水环境)2) HJ/T2.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 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4)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1998 年2 月)5) 云南省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7、6) 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7) CJJ47-91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8) CJ/T3037-19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9) CJJ1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10) (87)国环字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1)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1998 年2 月);2.1.3 项目有关技术资料1) 云南省洱源县城市生活场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2) 云南省洱源县城垃圾处理场场地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洱源建筑设计所3)大理州环保局 关于洱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标

8、准的通知2.1.4 世界银行有关规定1)世界银行OP/BP4.01 及其附件(环境评价),1999 年1 月2)世界银行OP/(环境评价),1999 年1 月3)世界银行GP4.01(环境评价),1999 年1 月4)世界银行环境影响评价资料集(1-3 册),(修订中)5)世界银行OP4.11(文物),1999 年8 月6)世界银行OP/BP4.04(自然栖息地),1995 年9 月7)世界银行OP/BP4.12(非自愿移民),1990 年6 月8)世界银行GP4.07(水资源管理), 年12 月9)世界银行GP14.70(世行资助活动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2.1.5 环境质量标准1) 评价区执

9、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TSP(日平均) 0.30 mg/m32) 凤羽河、弥苴河执行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表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CODBOD5NH3-N粪大肠菌群类标准1530.5 个/l3) 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表2- 2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类标准2.0/0.023个/l100个 /l4)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2类标准。表2-3 噪声环境标准限值 单位:dB(A)执行标准昼间夜间GB3096-93

10、2类60dB(A)50 dB(A)2.1.6 排放标准1) 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渗滤液不得排入GB3838- 中规定的、类水域和类水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及GB3097-82一类海域。排入设置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其排放限值执行表1中的三级指标值。表2-4 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 单位:mg/l污染物CODBOD5SS氨氮粪大肠菌群三级标准1000600400-2) 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表2-5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单位:mg/m3项 目颗粒物厂界排放限值1.03)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表1中

11、的二级表2-6 恶臭污染物执行标准中厂界浓度限值执行标准新扩改建氨1.5(mg/m3)硫化氢0.06 (mg/m3)甲硫醇0.007 (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4) 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表2-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2.1.7 评价因子、范围及保护目标2.1.7.1 评价因子:地表水评价因子:COD、BOD5、NH3-N、粪大肠菌群;地下水评价因子:高锰酸盐指数、B

12、OD5、NH3-N、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因子:恶臭、甲烷、TSP;声环境影响分析因子:dB(A)声级;生态影响分析因子:周围土地、植被。2.1.7.2 评价范围1) 工程范围:洱源县垃圾收集、清运、中转站及垃圾填埋场;2) 地下水评价范围:场址周围同一水文地质单元;3) 地表水评价范围:凤羽河下段;4)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垃圾填埋场场界周围1000m;5) 声环境评价范围:垃圾填埋场场界;6)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填埋场场址周围1000m。环境空气、生态环境评价范围见图2-1。2.1.7.3 环境保护目标1) 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后,附近的地表水体、浅层地下水

13、及居民井水水质不受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凤羽河、弥苴河执行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2)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确保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功能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重点保护对象为填埋场场周围的居民居住地,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3) 噪声保护目标保护本项目场界及周围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受到影响。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填埋场周围土壤、植被、农作物不受到危害,生态景观不受影响。5) 居民关心点:上龙门村、大松甸村项目距主要关心点距离见表7-1。表7-1 距关心点距离关 心 点

14、距 离(km)方 位功 能上龙门村1.3东 南400人居民点大松甸村1.5西 北300人,居住点允当河0.8南类水域、地表水凤羽河1.5东南类水域、地表水3 项目描述3.1 项目内容3.2 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2.1 垃圾处理现状1)环卫站现有职工60人,其中正式24人,临时工17人,下岗再就业职工19人。2)环卫站负责大小街道21万m2的清扫保洁。3)当前全城共设置果皮箱280个,其中公用桶110个,单位及居民区170个;手推车8辆,三轮车1辆。4)垃圾堆场位于县城东北的三营镇小营村北山地内,距市区7km。该垃圾堆放场于1991年开始使用至今,堆放量按每天10t/d计算,则堆放总量约为10万t(未扣除堆放过程中发酵减少量)。该垃圾场为简易堆放场,未对垃圾进行覆土。现有垃圾堆放场位置见图2-1。该垃圾场使用至今已填满,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对垃圾没有进行全部填埋和气体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